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2.
3.
TCLP法对天津市农田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CLP法是用缓冲剂提取重金属的一种方法,该法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在美国已开展多年。利用TCLP法对天津市某农田土壤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采集的23个样品中有效态铜、铅、锌、镉的含量范围为1.13~5.26、2.11~5.22、2.60~30.6、1.09×10-3~77.9×10-3 mg/kg,普遍低于铜、铅、锌、镉在土壤中的总量(22.1~66.8、21.2~50.6、56.8~445、0.04~0.20 mg/kg)。镉的TCLP有效态与总量的差别最大。锌、铅存在轻微污染,污染率分别为21.7%、4.3%。 相似文献
4.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地表水中百草枯和敌草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建立地表水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使用离子对试剂即可对目标物进行分离,百草枯和敌草快的回收率分别为107.6%±6.90%、100.5%±9.93%,在0.04~10μg/m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检出限均为0.05μg/L,定量限为0.2μg/L。水样需在7天内完成前处理。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其生态价值十分重要。目前洞庭湖新污染物相关研究比较缺乏,也没有系统的综述进行归纳总结。微塑料和卤代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搜集历年研究成果,对这2类污染物在洞庭湖的污染水平、分布方式、污染来源进行归纳总结:洞庭湖微塑料污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其主要来源包括上游输入、居民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湖泊各区域微塑料污染水平差异明显。卤代有机污染物在洞庭湖的浓度呈现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的趋势,目前整体生态风险较低,但生物累积效应仍然值得警惕。在未来研究中应当关注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影响,探究微塑料和卤代有机污染物对洞庭湖区生物造成的生物毒性,建立科学完善的监测方法并结合湖区具体情况对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处理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臭氧污染快速来源解析方法,提高解析结果的时空分辨率,以2017、2018年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实践为契机,利用CAMx-OSAT模型的污染源识别与追踪技术,预测解析未来时段特别是污染期间不同区域、行业的排放源对目标站点O_3浓度的贡献量和贡献率。结果显示:模拟的春、夏季2个时段青岛市的O_3来源主要为工业、电厂、交通、生活源,2个时段的模拟结果本地和外来源中工业源的贡献分别占62. 0%和65. 0%,交通源分别占24. 5%和16. 0%,生活源分别占8. 4%和8. 0%,电厂源分别占5. 0%和11. 0%,O_3高浓度污染时,工业源的贡献上升明显,青岛市的O_3浓度外来源的贡献约占40%~80%。该数值模型O_3来源解析及预测方法已成功用于青岛市的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及应急管控。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土壤和沉积物中痕量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用体积比1:1的二氯甲烷/甲醇对土壤和沉积物样品进行加速溶剂萃取,GCB/PSA固相萃取小柱对萃取液进行净化,内标法定量,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土壤和沉积物中20种氨基甲酸酯农药。20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在0.02~1.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检测限为0.20~0.60 ng/g。沉积物加标样品(20ng/g)和土壤加标样品(20ng/g)的回收率分别为33.2%~101.9%、38.8%~120.5%,相对标准偏差为6.1%~28.0%、2.3%~16.0%。沉积物加标样品(2.0 ng/g)回收率为43.0%~100.0%,相对标准偏差为2.1%~11.3%。 相似文献
8.
9.
10.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8种有机磷农药的分析方法。以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和废水样品作为代表性水样基底,前处理方法仅采用简单的滤膜过滤,在C18柱分离后,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敌百虫、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在样品保存过程中迅速发生降解,分析须在样本采集后1 d内完成;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0~0.20 μg/L,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均>0.995;不同基底、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实验表明,8种有机磷农药在环境基底中的回收率为74.5%~118%,相对标准偏差为0.4%~8.6%。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在未来环境监测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