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分工、预警监测时间的确定、预警监测的启动、预警信息的发布、预警监测的终止、预警监测的工作流程等方面,建立了太湖引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体系。指出了政府必须在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预警监测体系充足的保障,确保预警监测体系长期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对苏州阳澄湖2009年-2011年的浮游藻类现状进行调查,采用硅藻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两种生物学指数评价阳澄湖水体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阳澄湖发现浮游藻类219种(包括变种),秋季的浮游藻类种类数多于春季;阳澄湖水质尚好,东湖南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目前阳澄湖的有机污染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富营养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1990年—2000年苏州市区水系的变化及京杭运河苏州段沿岸主要工业污染源的变化,对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主要受水系的改变和污染源防治的共同影响。提出,除继续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防治外,还需对水系范围内的生活、农业等方面产生的污染进行防治;在规划水利建设工程时,应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生态建设全面地比较与评价,按其结果再实施工程建设;已建成的环太湖闸在不影响其主要功能的情况下,应保持开启,让优质的太湖水补给运河,从根本上改善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指出水产品代谢物的排出及没有被水产品利用的残饵是造成渔业养殖中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渔业污染物的生成情况,提出了渔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3种核定方法:实测法、物料平衡法、经验系数法。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