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不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北京市夏冬季不同尺寸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给出了利用粒子数密度计算颗粒物(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夏冬季颗粒物污染边界层的激光雷达观测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在对激光雷达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北京空气污染物垂直结构测量试验”(BAPIE)冬季和夏季测量的数据,对北京地区气溶胶高度分布及近地面气溶胶污染边界层指标、气溶胶污染边界层统计特征、气溶胶输送南北通量高度分布、API—I级优质大气和V级重度污染个例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秸秆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 1 #站 (十三陵站 ,清洁对照点 )和 5#站 (天坛站 ,居民生活区 )1 1 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水溶性钾 ,以表征秸秆焚烧颗粒物。 1 #站水溶性钾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1 .2 1 μg/m3,其中以1 998年 6月份浓度 (3 .0 7μg/m3)最高 ,是 5月份 (1 .0 2μg/m3)的 3倍 ;5#站水溶性钾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1 .94μg/m3,6月份 (4 .2 2 μg/m3)最高 ,是 5月份 (1 .97μg/m3)的 2 .1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1 998年 6月份麦收季节存在以秸秆焚烧为主的生物质燃烧现象 ,使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浓度水平升高 ,并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京冬季PM2.5中元素碳、有机碳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通过2003年1月对北京市区PM2.5中元素碳(EC)、有机碳(OC)连续测量.分析了其污染特征。监测资料表明,北京市区PM2.5中ρ(OC)高于ρ(EC),它们多在夜间高、白天低,且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北京市区冬季ρ(OC),ρ(EC)的值较低。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市夏季平均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ρ(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密度的平均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冬季除12:30-15:00相对较小外,其余时间都很大;夏季大气能见度的平均日变化呈单峰结构,而冬季呈双峰结构;夏季平均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密度通常比冬季的小;北京市夏季平均大气能见度比冬季的小,主要原因在于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大,半径大于1.25μm的大粒子数密度较大,夏冬季0:00-9:00各时刻的平均能见度存在较大差别,其余时间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在不同季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进行了探讨。在石景山、前门、农展馆、十三陵等地区的气溶胶有机污染物中均检测出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在一年中,冬季有机污染物浓度大约为春季或夏季的10倍左右,夏季有机污染程度最低。冬季(12月24日)大气中强致癌的多环芳烃BaP在所有地区均超过国家标准(10ng/m^3),农展馆地区超标2.5倍,前门地区超标5倍,石景山地区超标7.5倍,这些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也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北京市区2003-01-16-04—30PM10和PM25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ρ(PM10),ρ(PM2.5)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其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10,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分布。ρ(PM2.5)/ρ(PM10)的平均值为56.6%,说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细粒子(PM2.5)的含量大于粗粒子(PM2.5-10)。  相似文献   
8.
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污染边界层的影响及其水平流场输送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大气边界层不仅受地面的影响,也受不同尺度大气系统的直接影响。根据在北京市沿南北方向分布的3台激光雷达阵和地面同步的粒子观测数据,选择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情景分析,研究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该过程粒子边界层的影响,分析边界层内粒子浓度输送的动态变化。提出北京地区重污染形势的形成原因。对区域性大气污染边界层研究,将有助于对区域及城市污染形成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大气PM10环境背景值的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消除或降低PM10环境背景值计算中城市局地污染的影响,并且提高背景值在污染过程模拟中的准确程度,紧密联系天气过程、通过监测和统计途径探讨了确定环境背景值的方法.北京市空气质量背景监测站点在地方性天气过程中明显受到城市污染的影响,文中根据天气形势场、垂直方向上风向一致性、系统影响持续时间等判别标准区分了系统性和地方性过程,筛选出受系统性过程影响的、"背景时段"的监测数据.背景时段监测数据统计计算时,将背景值视为变量,用百分位数、剪裁均值、最大概率密度值、50%概率区间等特征统计量来表达其概率分布.文中还将背景值细化,根据天气系统特征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将背景值区分为4类,以代表不同污染过程的背景水平.使用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市北部和南部共5个清洁站点的监测数据,计算了117个中尺度天气系统影响时,PM10浓度概率密度分布以及背景值特征统计量.结果表明,4类背景值差别很大,从小到大排序依次是:北风>东风>西风>南风,剪裁均值依次为:24~34、58、89~110和105μg·m-3.对4类背景值综合运算,得到2004年PM10年尺度上的综合背景值为58~67μg·7-3,较好地扣除了局地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基于PM10/CO关系的可吸入颗粒物自然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英  金军  李令军  虞统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7):1203-1208
通过详细分析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多年(2000~2004年)的连续监测数据,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方法.根据PM10与CO来源差异及不同时期PM10/CO比值的变化,推导出大气颗粒物的自然源贡献率.通过研究PM10、CO等大气污染物的年变化规律,发现PM10与CO等气态污染物浓度具有一定线性关系,且该线性关系存在明显季节变化,自然源贡献较少的秋冬季节二者的线性关系较好,而沙尘影响较重的春季线性差.建立了理想条件下冬季PM10/CO比值基准,并视其为城市人为源排放基准.冬季当PM10/CO比值大于该基准时,可以认为PM10有自然源贡献,比值越大,自然源贡献越多.根据冬季PM10/CO基准值和整个冬季PM10/CO比值变化情况,推算出2003年和2004年冬季自然源对PM10平均贡献为19%~23%;应用相同方法得到夏季PM10自然源平均贡献率为24%~28%;自然源年均贡献率为29%~35%,高于冬季和夏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沙尘贡献量较大造成的.通过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源解析结果可以认为此方法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