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中石灰石利用率低导致钙流失严重,为实现脱硫废水中Ca2+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糠醛渣改性和Ca2+的吸附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H3PO4改性后的糠醛渣对脱硫废水中Ca2+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在振荡的前30 min吸附率上升极快,至90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对Ca2+浓度对吸附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吸附量与平衡浓度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初始Ca2+浓度为300 mg/L的溶液中加入3 g吸附剂,温度30℃条件下振荡90 min,平衡吸附量为8.41 mg/g。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2013—2015年臭氧(O_3)监测数据为基础,从地域差异及时间变化上分析了沈阳O_3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城市外围O_3浓度高于城市中心;O_3浓度变化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夏季O_3浓度最高,冬季最低;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峰值出现在14:00;O_3浓度出现明显"周末效应",周末白天O_3浓度高于工作日O_3浓度,夜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对沈阳市区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利用沈阳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别分析了沈阳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区臭氧的污染情况以及臭氧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并总结了臭氧与其他污染物的季节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ADMS-Urban大气扩散模型的验证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沈阳市 1999年度污染源排放清单和全年逐时气象数据验证了针对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ADMS -Urban大气扩散模型 ,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沈阳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和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6~2017年冬季沈阳地区气象数据和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综合分析沈阳地区冬季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颗粒物输送路径以及潜在源区贡献情况。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冬季污染时段内PM2.5是主要污染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149μg/m^3,最大值达到273μg/m^3。沈阳地区环境空气颗粒物除来源于本地排放外,还主要受到内蒙古东北部和京津冀北部2个方向传输影响,内蒙古东北部方向传输气量约占总气量的70%。潜在源区分析表明,辽宁中西部、内蒙古东北部及京津冀北部是沈阳地区环境空气颗粒物潜在源区。浓度权重轨迹分析表明,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北部、京津冀北部和山东局部地区对沈阳地区的颗粒物浓度贡献较大,PM2.5修正后的浓度权重值WCWT>50μg/m^3,PM10的WCWT值>100μg/m^3。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2016年沈阳市PM_(2.5)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浓度,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并解析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沈阳市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71. 5 ng/m3,其中3环、4环PAHs分别占31. 3%和48. 8%;采暖期PAHs浓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中心城区高于周边。总毒性当量浓度平均值为8. 05 ng/m3。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的PAHs来源基本一致,主要为燃烧源、石油挥发源和工业生产源,贡献率分别为70. 11%、14. 19%和10. 74%。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环境空气臭氧累积规律,利用2017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臭氧浓度数据,统计分析臭氧累积速率,并利用回归方法拟合并优化臭氧浓度及其累积速率的时间序列模型,同时结合气温、风力、臭氧前体物等时序变化情况分析臭氧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沈阳市臭氧月均浓度年变化、日均浓度年变化以及小时浓度日变化时序曲线均呈现单峰形态;年变化中,6月的臭氧浓度最大,4月臭氧累积速率达到最大值;日变化中,14:00臭氧浓度达到最大值,09:00—11:00臭氧累积速率最大,19:00—20:00臭氧迅速消减。温度、风速同臭氧浓度之间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臭氧前体物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与臭氧浓度之间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种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观测数据,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2015年11月6—10日发生在沈阳的一次较长时间重污染天气过程,从大气浓度变化、天气形势特征及成因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日空气质量指数均超过重度污染限值200,首要污染物PM_(2.5)最高小时质量浓度达到1 326μg/m3,为沈阳市监测PM_(2.5)以来的历史峰值。此次空气污染是气象及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污染过程时段内高空场不利于气流上升运动的发展,地面倒槽、稳定的大气层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此次重污染过程与大范围秸秆集中燃烧、大量污染物排放有一定关系。通过后向轨迹计算分析,发现颗粒物长距离输送对区域污染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气象条件对沈阳市环境空气臭氧浓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0,他引:6  
利用2013年沈阳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臭氧监测数据,分析沈阳臭氧浓度变化特征,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其对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臭氧浓度日变化呈单峰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6:00左右;臭氧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臭氧浓度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臭氧浓度受温度、风速、湿度、能见度、天气情况影响,臭氧浓度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沈阳城市热岛变化趋势及其与TSP相关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1970~ 1999年 30a的沈阳市和其周边的几个观测站的年均地面温度资料、1987~ 1996年沈阳市TSP浓度的观测资料、2 0 0 2年 11月的沈阳市地面逐时温度观测资料以及 2 0 0 2年 11月的TSP浓度的观测资料 ,对沈阳市的城市热岛年际、日变化情况统计分析研究 ,找出了城市热岛的一些变化规律 ,并对这些规律与TSP浓度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沈阳的热岛强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 ,冬季夜间增强尤为明显。TSP的浓度与热岛的增强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