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分级撞击采样器(DPI)对燃煤电厂烟气颗粒物测定并分析,试验表明,PM10、PM2.5及PM1在湿除出口/烟囱入口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6 mg/m3~1.47 mg/m3、0.22 mg/m3~1.29 mg/m3、0.17 mg/m3~1.00 mg/m3。分析可知,除尘器后烟气颗粒物PM10中主要是PM2.5,而PM2.5~10占比低于35%;烟气经湿法脱硫后,PM2.5~10的比例进一步大幅降低,经湿式除尘器后,PM2.5~10的占比变化很小,而PM1~2.5的占比大幅降低。监测结果表明,湿式除尘器对烟气颗粒物的脱除效果优于湿法脱硫,而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2种脱除设备的脱除效率均出现降低。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炉内喷钙炉后活化(LIFAC)脱硫工艺产生的脱硫副产品的组成和理化特性,阐述了其综合利用途径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超低排放下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6家经过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对湿法脱硫(WFGD)和湿式电除尘器(WESP)进出口烟气中TPM、PM_(10)、PM_(2.5)、PM_1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超低排放下燃煤电厂颗粒物的排放特征及电除尘器后净化设备对颗粒物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6家电厂TPM、PM_(10)、PM_(2.5)、PM_1排放浓度分别为0.75~2.36、0.71~2.12、0.65~1.96、0.51~1.57 mg/m~3。分析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可知,除尘器后,PM10占TPM质量比低于40%,且比例随烟气经过WFGD和WESP而逐渐降低。WFGD对PM2.5有较好的脱除效果,而WESP对PM1脱除效果显著。为满足超低排放标准,6家电厂除尘器后脱除设备综合除尘效率大多在85%以上。计算得到6家电厂TPM、PM_(10)、PM_(2.5)、PM_1排放因子,与超低排放改造之前同等级燃煤电厂相比,6家电厂不同粒径颗粒物排放因子均显著降低,也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固定污染源可凝结颗粒物(CPM)冲击冷凝法和稀释冷凝法2种采样方法,指出CPM是固定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于固定污染源CPM排放的监测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必要的CPM采样标准方法。通过分析2种采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冲击冷凝采样法需进一步降低SO_2等水溶性气体的影响,提高气相CPM冷凝效果及超细颗粒态CPM的捕集效率;稀释冷凝法需提高采样装置的便携性实现可过滤颗粒物(FPM)和CPM的分离采样,提高采样管路壁面颗粒物回收率。同时,针对我国固定污染源如燃煤电厂大量使用湿法脱硫设备的情况,CPM采样方法需提高对低温高湿且夹带液滴烟气采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烟气流速测量标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烟气流速测量技术及相关标准,分析了测量仪器、矩形烟道采样位置及采样点位置和数目等方面的异同,结合我国电厂现场烟气流速测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修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相关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小龙  李军状  段玖祥  滕农 《环境工程》2018,36(10):170-174
目前国内缺少有关燃煤电厂烟气中氨测试方法的正式标准,但超低排放下,无论是指导SCR脱硝优化运行,以减少氨逃逸,还是监测逐渐引起重视的非常规污染物氨的排放,均急需建立氨测试标准方法。为此,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环境空气及废气中氨测试标准方法的现状,并综述了国内燃煤电厂烟气中氨测试方法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适合超低排放下燃煤电厂烟气中氨的测试方法。针对湿法脱硫前后烟气特性变化较大的情况,提出两种不同的氨采样方法;此外,考虑到其他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现场测试的便利性,烟气吸收液中NH~+_4的分析建议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常规燃煤电厂WFGD系统优化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讨经过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WFGD系统的优化运行要素和方法。总结而言,常规的有关WFGD系统的节能降耗、脱硫效率与SO2浓度排放、控制系统与运行管理和污染物协同脱除等方面的优化方法,经过适当改进或调整后,依然适用于超低排放WFGD系统的优化。此外,应加强超低排放WFGD系统在节水和系统控制等方面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尤其是在当前人们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重视和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形势下,应多关注WFGD系统多污染协同脱除能力的提升,加快此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烟气中SO_3控制技术及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燃煤电厂烟气中SO_3控制技术及测试方法,旨在为我国相关技术的研究及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详述了烟气中SO_3的燃烧前、燃烧中及燃烧后控制技术;燃煤烟气中SO_3的测定主要应用先采样后分析SO_4~(2-)的方法,SO_3的采样主要使用异丙醇吸收法和控制冷凝法,SO_4~(2-)则主要使用容量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及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此外,分析了不同SO_3控制技术及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可行的燃煤电厂烟气中SO_3控制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徐州发电厂5号炉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自该系统投运以来,运行情况良好。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EPA Method 29方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采集和分析一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污泥掺烧前后的原燃料、烟气和副产物样品中各痕量元素浓度,研究污泥掺烧对燃煤电厂痕量元素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中富含Zn、Cu元素,浓度分别是煤样中的18.81倍和17.64倍.污泥掺烧使掺配后入炉煤中痕量元素含量普遍升高.污泥掺烧前后整个系统、锅炉系统和全流程大气污染控制设施的痕量元素质量平衡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污泥掺烧对痕量元素的分布特征无明显影响,随粉煤灰排放是痕量元素的主要排放去向.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环境的痕量元素排放量占比很小,不超过0.43%.污泥掺烧前后SCR入口烟气中痕量元素除Hg外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污泥掺烧后各痕量元素在粉煤灰和底渣中的相对富集系数未显著改变.经过全流程大气污染控制设施协同控制后,污泥掺烧前后烟囱总排口痕量元素排放浓度分别为0~12.76,0~14.97μg/m3.污泥掺烧后痕量元素排放浓度均满足美国燃煤发电机组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上海市燃煤耦合污泥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限值要求.现有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系统对6%污泥掺烧比工况下痕量元素排放的控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