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区域空气质量模拟中查表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旻  王体健  江飞  李树  蔡彦枫  庄炳亮 《环境科学》2012,33(5):1409-1417
在自行开发完善的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egSRRMS中应用查表法,模拟中国典型城市群对流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评估该方法在大气复合污染事件预测和控制中的有效性.首先,利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中的化学模块建立了包含完善气相化学、气溶胶过程的箱模式WRFBOX.其次,利用WRFBOX进行化学反应敏感性分析,基于影响污染物的重要因子分别建立了臭氧(O3)及其前体物、无机盐气溶胶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查算表数据库,并检验其有效性.最后,将此查算表数据库引入RegSRRMS,建立简化的查表算法.利用直接耦合机制法和查表法对2000年3月珠三角地区污染个例中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模拟.通过比较2种方法的模拟结果,显示查表法计算效率提高了57%,能够反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非线性特征、气溶胶及其前体物的平衡关系,具有高分辨率、高时效性,能够方便快捷地给出源和受体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可靠.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中应用查表法有利于大气污染事件的快速预测以及大气污染控制的快速决策.  相似文献   
2.
O_3查算表的建立及其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光化学机制RADM2、CBM-Z建立箱模式,分析了影响O3生成的主要物理、化学因子,将这些因子进行分档计算,建立了能够描述光化学反应中O3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氮氧化物NOx)浓度变化的查算表,并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LGRID中加以应用.通过对2006年1、4、7、10月珠江三角洲的模拟计算和比较分析表明,查表法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运算时间减少45%~48%,并且与光化学机制直接耦合计算结果符合较好,其中基于RADM2的查算表对O3模拟效果较好,而基于CBM-Z的查算表对NOx模拟更佳.  相似文献   
3.
利用Williams等和Guenther等的模型估计中国地区NOx和VOC的自然源排放.所得清单显示土壤NOx排放总量(以N计)为225.75 Gg;植被VOC年排放总量(以C计)为13.23 Tg,其中异戊二烯、单萜烯、其它VOC分别为7.77、1.86、3.60 Tg;排放有明显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运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以及光化学模式Calgrid研究这些排放在不同季节对对流层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O3、NOx、HNO3和PAN的全国平均浓度在土壤NOx排放影响下分别增加15.3%、15.7%、25.5%和6.5%;在植被VOC排放影响下改变5.6%、-4.9%、-19.3%和142.3%;在两者综合影响下增加26.1%、8.8%、4.3%和177.9%;浓度变化在夏季明显强于其它季节.自然源对中国地区光化学污染物空间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同区域气象条件、源排放和NMHC/NOx比值等因素有关.NOx和VOC的自然源排放对光化学特性影响显著,在光化学模拟过程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路交通源大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机动化进程加快,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对特定污染源排放引起的大气污染健康负担进行评估可以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遵循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框架,应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基于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卫星反演PM_(2.5)浓度、全国PM_(2.5)导致的过早死亡等数据,对我国交通源所致的大气污染及健康负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由于交通源排放贡献的PM_(2.5)的年平均浓度为1.49μg/m~3,估计导致的过早死亡总数约11.69万人。交通源排放所致的健康负担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等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我国一方面需要实施更为严格的减排措施,持续控制交通源的排放量;另一方面,除了京津冀等发达区域,也需要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域(如河南、山东等地)的机动车污染控制,以减少交通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个空气污染潜势预报和统计预报相结合的模型,该模型以特征气象因子和大气扩散清除因子为基础,并考虑不同因子的权重,定义空气污染潜势指数APPI.所考虑的因子包括:地面风速、混合层高度、混合层内平均风速、风向日变化、稳定度级数、垂直扩散系数、SO2干沉降速率、NO2干沉降速率、PM10干沉降速率、降水时长、地面天气形势.进一步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空气污染指数API与APPI之间的关系.利用南京地区2009~2010年气象资料计算APPI,通过3项式拟合得到API与APPI的统计方程.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API与实际API相关系数为0.67,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等级准确率为76.7%.进一步利用2011年1~12月中尺度气象模式WRF预报的气象场开展实况预报.研究表明,24h预报、48h预报、回顾预报的逐月等级正确率分别为44.4%~87.5%,46.4%~100%和63.0%~80.0%,年均等级正确率为60.6%,62.4%.和73.1%.若定义预报API与实际API相差±20以内为正确,则24h预报、48h预报、回顾预报的正确率分别为58.1%, 59.4%和63.8%.在IBM x3500并行集群服务器上计算,48h预报需要机时3h.可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 相对数值模型计算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2022年9月18-20日福州市发生了一次臭氧(O3)污染事件,11:00-14:00 O3浓度基本维持在160μg/m3以上,且19日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达176μg/m3.这次污染事件可能与第14号台风“南玛都”的外围东北气流带来的海上O3污染传输有关.本文利用2022年9月15-21日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VOCs组分浓度及气象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模型)、区域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模型)和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模型)等多种手段对此次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定量评估了海上O3传输贡献和福州市O3前体物减排效果.结果表明:(1)基于△Ox(光化学氧化剂小时浓度变化量)的结果显示,19日受东北风影响,近海高浓度O3气团传输至福州内陆,传输贡献为5~17μg/m3,19日18:00-23:00海上O3<...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大气重污染应急预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比较多地省级及城市的大气重污染预案和分析浙江省大气重污染预警工作情况及一次大气重污染预警案例来研究省级大气重污染应急。结果表明,省级应急预案在机构组织和职责、预警分级以及应急措施3个方面有需完善的地方,并且在区域应急联动方面的内容相对缺乏。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建议可以通过构建畅通应急信息交流渠道、设定符合地区污染特征的预警分级以及科学安排多城市应急联动减排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省级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8.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而事故的发生,往往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运用一种动态的、关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搜集、整理、分析了2008年至2011年间某煤业公司的三违情况基础之上,以通风专业为例,对该专业所包含工种所发生的三违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动态灰色关联模型,运用动态灰色关联分析得到每个专业工种与三违之间的关联度,根据它们之间关联度,提出应重点预防与管理的工种.通过对关联度较大的工种的重点预防与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春季是长三角地区对流层O3污染的高峰期之一,高浓度的O3暴露会影响冬小麦生长导致减产.利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2014年春季逐时ρ(O3)观测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地区春季O3污染特征,并结合O3暴露指数(M7指数和AOT40指数)和剂量-响应关系模型,详细评估了长三角地区O3污染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春季ρ(O3)空间上总体呈南低北高的分布,长三角地区北部江苏和上海的ρ(O3)明显高于南部的浙江地区,在浙江北部、江苏和上海等地区,整个春季日最大8 h ρ(O3)平均值超过107 μg/m3,最高值出现在5月,超过128 μg/m3;一半以上的城市ρ(O3)超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8 h滑动平均ρ(O3)的二级标准限值(160 μg/m3)]日数在10 d以上,其中南京和扬州超标日数最多,分别为27和20 d;相应地,O3暴露指数也呈南低北高的分布,其中苏北地区O3暴露指数最高,导致长三角地区平均冬小麦相对损失达5.7%(M7)~25.5%(AOT40),造成的产量损失为7.85×105 t(M7)~4.49×106 t(AOT40),其中,苏北地区为5.8%(M7)~25.9%(AOT40),造成的产量损失为6.77×105 t(M7)~3.86×106 t(AOT40),占长三角地区冬小麦产量损失的86%以上.研究显示,当前长三角地区O3污染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已相当严重,特别是对苏北地区,而苏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产地之一,因此,应当科学有效地治理O3污染以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估长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方案的效果,依据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15年长三角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设计了3级减排方案,利用本地化的WRF-CMAQ模式对长三角区域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验证,并评估了各减排方案的效果.结果显示:①如各城市单独进行减排,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减排方案下ρ(PM2.5)分别降低0~7.2、0~20.6和0.1~34.8 μg/m3,降幅分别为0~11.7%、0~19.5%和0.2%~28.0%,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未见明显上升.②如进行区域协同减排,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减排方案下ρ(PM2.5)分别降低0.5~10.0、2.7~30.2和4.3~51.8 μg/m3,降幅分别为1.8%~12.8%、9.3%~23.5%和14.7%~37.0%.对于多数城市,区域协同减排效果比单独减排效果显著,其中舟山市、连云港市和常州市的区域协同减排效果最突出.在三级减排方案下的区域协同减排会使空气质量优良率明显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的城市从6个升至10个,中度以上污染城市从12个降至2个.③工业源减排是应急减排的重点,其减排效果可占整体减排效果的50.0%~93.0%.研究显示,要在重污染期间达到较好的减排效果,需要进行区域协同减排,但针对不同城市需要协同进行污染控制的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为实现精准管控,未来在开展重污染应急区域协同控制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同控制关系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