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施工情境中危险识别注意资源动态投入分配规律,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挖掘危险识别注视轨迹序列,以表征注意资源投入分配变化,并采用k-means聚类、注视熵、Needleman-Wunsch全局序列对齐算法和统计等方法,深入挖掘注意资源在危险目标中投入和分配等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事人危险识别各阶段注意资源呈现从显著目标到高危目标的投入变化趋势,危险识别注意资源分配随情境复杂因素呈现零散、均匀的空间特征,分配无序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综合交通枢纽(ITH)运营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脆弱性的角度,分析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事故的机理和运营安全管理的特性,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机制。该机制以安全信息、安全组织和安全资源的协调、集成和优化为核心,包含干扰监测、威胁预警、漏洞修复、事故控制、鲁棒性提升和应急与恢复等实施机制。建立包含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体系。研究表明:脆弱性是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该机制以脆弱性为突破口,通过若干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资源的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突发事故情境中认知心理对应急决策的影响,提高个体应急处置能力,采用认知心理学中加工分离范式,设计再认试验来量化内隐记忆水平。开展应急决策行为模拟试验,测试应急决策的反应时间和行为选择,并通过反应时和准确率来评价其应急决策能力,进一步对比不同内隐记忆水平当事人应急决策行为结果差异,分析内隐记忆驱动下应急决策行为的过程特性及自动化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内隐记忆能够对应急决策的信息感知、认知加工和行为选择过程产生影响;相较于内隐记忆较低的被试群体,内隐记忆较高的被试应急反应速度更快,应急行为选择的准确性更高;当事人在危险感知的启动阶段,通过无意识提取相关记忆,能够快速响应;在认知加工阶段,消耗较少的注意资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动化行为特征,减少自我损耗,从而增强应急决策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减少冒险行为。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人机的施工扬尘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扬尘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施工环境监测的重点对象,但传统监测手段的效率和效果有限。为此,综合使用无人机和图像识别技术,以HSV特征提取、直方图对比、非零像素点计算为核心,设计了施工扬尘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流程,并对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研究和测试表明:该系统可实现监测区航拍、污染源特征提取、污染源存在性检验、污染源种类判定和污染源分布区面积计算;该系统污染源存在性检验正确率为71%,污染源面积计算效率较高,污染源特征比对效果相对稳定,基本满足施工扬尘污染源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施工安全标识警示效果,减少盲视发生,探究不同位置特征下施工安全标识引发的自动化注意行为,采用改进的注意捕获试验范式,使用E-prime 2.0平台记录当事人的反应时长和判断正误,通过注意捕获量和判断正确率度量自动化注意效果,并进一步构建施工安全标识自动化注意加工模型,剖析自动化注意加工过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初次视认发生时,安全标识引发的自动化注意受位置因素影响,具有正中最优、正方向加强、右侧抑制等特点;对标识的自动化注意由启动和加工2个环节构成,与共同作用于视觉通道的控制加工串行发生,在启动阶段受位置特征提供的有效刺激强度影响,在加工阶段消耗较少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在建筑工人中的传播和流行,基于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行为调查、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的策略。结果表明:模仿与学习是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复制和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新不安全行为产生起着联系和催化作用。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方式有视听式、想象式和参与式,其中视听式是最主要方式。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影响因素涵盖榜样及其行为、模仿者和模仿学习过程。其中,榜样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最重要的增强因素,不安全行为后果的威慑力是最重要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控制建筑工人间的不安全行为传播,塑造良好安全氛围。利用六次调查的结果,以群体封闭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过程和方式的特性,提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建议。结果表明:中国建筑工人的群体封闭性体现为结构和关系封闭性,对工人行为和心理产生显著影响; 班组长行为等内部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传播有显著影响,而安全教育等外部因素对不安行为传播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示范模仿是“一对多”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较快、强度较高、广度较小的特点,感染从众是“多对一”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较慢、强度较低、广度较大的特点; 示范模仿能够实现偶发的个体不安全行为向频发的群体不安全行为演变,再通过感染从众诱发新的个体不安全行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为帮助建筑工人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开展两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其安全行为习惯的特性,提出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的塑造策略和方法,设计应用方案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全行为习惯具有稳定性、自觉性和自动性;安全行为习惯塑造以低起点、小坡度、抓细节、重坚持、多实践为核心要求,以班组层面的塑造活动为核心任务;安全行为习惯塑造在过程体验和长期效果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强制力和针对性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不同岗位建筑业从业人员危险认知的差异状况,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从岗位差异角度,采用了行为调查法、心理测量范式及对比分析法,研究了建筑业从业人员危险认知的基本特性、结果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危险认知具有过程变化性、结果模糊性、方式效仿性、个体差异性的特点;相同条件下,管理人员比作业人员具有更高的危险认知水平,能更主动地搜索施工危险场景,并对施工安全事故保持较高敏感性;职业背景、行为收益及危险刺激敏感性的不同是造成不同岗位建筑业从业人员危险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建筑工人作业前安全检查的效率和效果,减少事故发生。以图像识别技术为核心支撑,提出了建筑工人智能安全检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流程,并对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研究和测试表明:该系统具备身份识别、安全装备检查、作业行为能力检查功能,能实现建筑工人作业前的自动、智能安全检查。该系统的身份识别正确率为83.75%、安全帽识别正确率为96.25%、安全带识别正确率为63.75%。该系统具有硬件投入低、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应用场景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