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1篇 |
免费 | 790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篇 |
废物处理 | 51篇 |
环保管理 | 93篇 |
综合类 | 1101篇 |
基础理论 | 494篇 |
污染及防治 | 318篇 |
评价与监测 | 114篇 |
社会与环境 | 75篇 |
灾害及防治 | 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5篇 |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33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环境样品中恶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的快速分析方法.以二氯甲烷作为提取溶剂,对试样采用加速溶剂萃取,自动凝胶渗透色谱仪净化预处理,液相色谱分离,PDA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恶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的最低检测浓度,土壤和水稻植株为0.001-0.005 mg.kg-1,田水为0.001-0.002mg·l-1.其在田水、土壤、水稻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0.0%-97.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为2.0%-10.7%,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和加标回收率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
丁凯扬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4,(7)
通过调控稻草秸秆预处理过程中的NaOH比例,以期提高厌氧消化的产气量及产气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经NaOH处理过的稻草秸秆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有显著降低,产气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发酵时间有所缩短。其中NaOH质量百分数为6%的处理组产气率最高,为312mL/g(干物质);VS/TS去除率也最高,为53.8%/36.8%;累计产气量最高,发酵过程中甲烷体积分数最高37.7%。故采用质量百分数为6%的NaOH的预处理是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天然蒙脱土,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增加改性蒙脱土在蒸馏水中的稳定性逐渐降低,1.0CEC改性蒙脱土中HDTMA发生解吸.改性蒙脱土在水体中的稳定性随着振荡强度的加强而降低.从室温到70℃对改性蒙脱土的稳定性几乎无影响.超声波处理使改性蒙脱土的稳定性有所降低.NaCl能提高水体中改性蒙脱土的稳定性,而CaCl2却使其稳定性有所下降.同酸性条件相比,在碱性条件下改性蒙脱土的稳定性更好.因此,废水的温度、pH和无机盐对低改性蒙脱土稳定性的影响都比较小,这为改性蒙脱土处理废水和它的再生提供了可能.同时在较低振荡强度下,改性蒙脱土也许还能成为废水生物处理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区际生态环境关系是随着区域生态环境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区域之间逐步形成的一种与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紧密相关而又相互区别的新型关系。对区际生态环境关系这一环境科学论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初步探讨了区际生态环境关系的内涵、特征、主要内容和分类,以及区域环境合作与冲突等基本问题,着重提出了区际环境冲突的形式、成因与解决机制,试图从区域间环境的矛盾冲突这个新的视角去认识区域环境问题,探索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和区际环境矛盾的新途径。以江苏省为例,初步探讨了江苏省与周边省、市的环境矛盾冲突以及建立省际环境合作的机制与对策,认为江苏省位于长江和淮河等流域下游,周边环境状况并不乐观,同时又是资源、能源的输入和消耗大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省际生态环境利益冲突将会进一步显现,因此应加强与其他省市的资源、环境合作,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景观生态功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我国规划及战略环评指标体系中缺乏直接反映生态功能指标的问题,提出可通过系统研究区域景观生态结构与景观功能变化间的关系,由斑块面积指数计算生物生产力、由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景观香农均匀度指数反映生态质量,以此表征景观生态功能。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提出了利用基于斑块面积而得到的景观要素转移矩阵及基于年鉴统计而得到的景观单位面积生物生产力的转移矩阵来计算生物生产力的方法,并在统计若干研究流域景观格局异质性指数文献的基础上发掘了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与生态质量间的关系。最后,以江苏省沿江地区2000、2004年的数据开展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生物生产力和生态质量这两个指标确实能反映区域景观功能的变化,在今后的规划和战略环评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多年来中国各行业突发环境事故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了对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有重大影响的7个因子以及17个指标,采用指标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从而确定企业环境风险水平值。基于\"危险物质水平—企业环境风险水平—周边环境受体状况\"体系,构建了环境风险源分级矩阵,形成了包括\"环境风险源初筛\",\"环境风险源分级\"的两步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该方法提出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能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充分基于遥感资料获取中国东部地区叶面积指数和叶生物量的最新信息,并广泛调研了植被VOCs排放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以2008—2010年的植被和气象的平均状态为背景,基于MEGAN排放模型,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植被VOCs(BVOCs)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BVOCs年排放总量为11.3×106t(以C计,下同),其中异戊二烯(ISOP)、单萜烯(MON)和其它VOC(OVOC)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4.9%、31.5%、23.6%.BVOCs排放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占全年的11.2%、71.8%、14.1%和3.0%.空间分布上,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秦岭大巴山脉、东南丘陵、海南等植被茂密的区域,年均排放强度一般在1500~6000 kg·km-2·a-1之间,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BVOCs的排放总量与平均排放强度均较高.本研究所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的BVOCs排放清单,可以为区域环境与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AERMOD模式的大气扩散参数方案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法规空气质量模式AERMOD的框架下,比较了4种已被广泛应用的扩散参数化方案(基于边界层微气象要素的AERMOD湍流参数化方案,基于湍流观测资料和扩散函数的Tub-Obs方案,Briggs参数化方案,NEPA方案).分析了不同稳定度、不同扩散参数方案下的污染物SO2地表浓度差别.总体来说,在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4种方案模拟结果的差别不大;在稳定条件下, AERMOD方案的地面浓度明显低于Briggs和NEPA方案,可能是由于AERMOD方案不能很好地识别局地湍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源于大气的氟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及对糙米含氟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开顶式熏气罩熏气的方法,研究了气源氟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及对糙米含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源氟主要分布于水稻叶片中,根含氟量不受气源氟的影响;籽粒含氟量取决于籽粒器官形成后空气氟浓度,与籽粒器官形成前的空气氟浓度无关;糙米氟含量与水稻抽穗齐穗后所暴露的氟剂量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