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为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刚装修不久的10套私人居室和5家单位办公室的室内空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甲醛、苯、NH3、NOx浓度超标,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甲醛22.0倍,苯3.01倍,NH3 2.58倍,NOx0.30倍。指出,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为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应从源头抓起,装修时尽量选用低毒或无毒的材料,装修后的居室或办公室要保持通风,以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进驻前请有关权威部门进行监测评估。另外可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以吸附一些有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总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采用5种加入酸的消解方法对土壤中的总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HNO3-H2SO4-HClO4消解方式对总砷的测定结果准确而又稳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微波通信基站和广播电台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了解了不同电磁辐射强度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之间的关系。指出较强电磁辐射水平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电磁辐射环境可能存在潜在的致突变危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有关场所中的电磁辐射环境,以及对公众健康影响的问题作深入研究,制定可操作性法规,并明确界定有关场所可执行的标准,使建筑物高层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噪声污染现状的分析和评价,表明,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产生的噪声污染严重。地处航线下的荔湾区10多家中小学的教学活动、医院的医疗活动以及居民的生活、学习、工作由于飞机的频繁升降,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拟建的新白云国际机场噪声污染的预测表明,2005年在LWECPN>85dB环境下生活的人数约1.35万,80dB~85dB环境下生活的人数约2.3万,75dB~80dB环境下生活的人数约5.1万,70dB~75dB环境下生活的人数约10.1万。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广州市区广东电视发射塔和广州电视发射塔电磁辐射状况,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电视发射塔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两座电视发射塔周围电磁辐射水平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两座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高层建筑敏感点窗外电磁辐射水平随着楼层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2006年广州市白云山降水监测资料为基础,对其降水样品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山降水样品pH值分布为3.04—6.41,雨量加权pH平均值为4.26,酸雨频率为70.2%,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是Ca^2+和NH^+4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46.4%和17.5%;主要阴离子为SO^2-4和NO^-3,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59.0%和19.9%。相对酸度(FA)和中和因子(NF)计算结果表明,约有84.7%的降水酸度被碱性成分Ca^2+和NH^+4中和。利用富集系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SO^2-4和NO^-3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而Ca^2+和K^+主要来源于岩石/土壤风化。 相似文献
8.
测定地表水中总磷可采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分析时取混合水样,摇匀后连同悬浮物一起经过硫酸钾消解,显色测定.江河水体样品多数较浑浊,对测定结果有严重干扰,一般采用浊度-色度补偿法[1](简称补偿法)去除,但是,当样品只有浊度影响时,用消解液过滤法(简称过滤法)和离心法去除,结果也很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广州市春季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综合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7年4月21—23日广州市经历了一次远距离传输的沙尘天气过程,为了解沙尘过程对广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广州市大气超级站,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沙尘过程细颗粒物组分及污染来源贡献变化和沙尘气溶胶的来源及路径。结果表明:受沙尘过境影响,PM10浓度大幅升高,PM2.5/PM10最小值仅为12.1%;沙尘过境期间影响近地面颗粒物的沙尘高度主要分布在1 km以下区域,近地面颗粒物消光系数均值为100.11 Mm-1,探测到最大退偏振比为0.28。SPAMS研究发现沙尘过境期间含硅酸盐颗粒物(SI)的细颗粒物数浓度比例达25.9%,是沙尘过境前的1.4倍;PM2.5中扬尘贡献率明显增大,达到了17.3%,是沙尘过境前的 1.9倍。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显示此次沙尘为典型的北方沙尘传输,沙尘源自中国西北地区,传输方向为自西北输送至华东地区后,转为东南方向影响广州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