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9篇 |
免费 | 12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篇 |
废物处理 | 31篇 |
环保管理 | 23篇 |
综合类 | 377篇 |
基础理论 | 27篇 |
污染及防治 | 152篇 |
评价与监测 | 63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我国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市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组成特征,利用八级撞击式采样器在夏、秋季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利用离子色谱测定Na~+、Ca~(2+)、NH_4~+、K~+、Mg~(2+)、F~-、Cl~-、NO_3~-和SO_4~(2-)共9种离子的浓度,利用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监测颗粒物中硝酸盐的实时浓度.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郑州市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为(70. 9±52. 1)μg·m~(-3),其中监测的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NO_3~- SO_4~(2-) NH_4~+ Ca~(2+) Na~+ Cl~- Mg~(2+) K~+ F~-、NO_3~-、SO_4~(2-)和NH_4~+占总水溶性离子的质量分数为79. 9%;无论在秋季或夏季SO_4~(2-)主要集中在≤1. 1μm粒径段上,而NO_3~-主要集中在0. 65~3. 3μm粒径段上. NO_3~-和SO_4~(2-)夏季和秋季均呈双峰分布,主要分布于细粒子中; NH_4~+夏季呈双峰分布,秋季呈单峰分布,表现出季节变化.郑州市夏季臭氧污染严重,O_3与NO_3~-明显地\"错峰\"现象,表示大气中存在光化学反应;秋季颗粒物污染严重,采样期间[NO_3~-]/[SO_4~(2-)]的比值远大于0. 5,移动源成为颗粒物重要的来源.夏季NOR、SOR峰值在1. 1~2. 1μm粒径段上,秋季两者峰值在0. 65~1. 1μm粒径段上;夏季硫的气-粒转化大于氮的转化,而秋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基岩区简易封场后的固体废物填埋场,采用多层次、递进式调查策略,配合使用地球物理探测、直压式土壤快速取样、现场快速检测等技术,分3个阶段开展填埋场及其周边环境调查。第1阶段,调查地质环境特征,开展地球物理探测;第2阶段,调查填埋物、渗滤液主要组分及对周边积水、农田土壤、民用井水的污染情况;第3阶段,划定重点污染区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填埋区已发生明显渗漏,对邻近区域土壤、地下水及地表积水造成了一定污染,但未对周边农用地土壤、民用井水质等产生不利影响,总体处于可控范围。提出,通过削减污染源,切断污染物迁移、暴露途径,消除已有污染影响,长期跟踪监测等多项管控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3.
改良物质添加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累积.实验设置了对照(CK)、有机肥(OM)、聚丙烯酰胺+有机肥(PAM+OM)、秸秆覆盖+有机肥(SM+OM)、秸秆深埋+有机肥(BS+OM)和生物菌肥+有机肥(BM+OM)共6个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改良物质添加对滨海盐碱地土壤重金属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不同处理下土壤Cr、Cu、Ni和Pb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SM+OM和PAM+OM处理分别对Cr和Cu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BM+OM处理对Ni和Pb含量影响最为显著.与CK处理相比,改良物质添加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上升,其中BM+OM处理效果最好;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程度较小;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冗余分析表明前两轴累积可解释酶活性变异特征的70.3%,单一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Ni>Cu>Cr>Pb. 相似文献
4.
常规污泥脱水技术只能将市政污泥含水率降到80%左右,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破坏污泥的絮体结构.本研究利用Fe2+活化过硫酸钠(SPS)的方法进行污泥调理,以到达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当Fe2+与S2O2-8投加量(以绝干污泥计)分别为25.88 mg·g-1、80 mg·g-1(Fe2+与S2O2-8摩尔比为1.1∶1)时,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比阻SRF降低率最大,滤液中蛋白质和多糖浓度达到最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污泥Zeta电位值由负向正变化,颗粒比表面积增大,絮体由密集的团状变成结构松散的层状结构,污泥脱水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解-SBR联合技术对硝基苯生产废水进行降解处理。考察了电流强度、反应时间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以及电解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后续SBR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和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电解-SBR联合技术对硝基苯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反渗透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反渗透膜分离机理和水污染控制领域取得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阐述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预测表面活性剂环境负荷和浓度的历年变化为目的,建立了生产量统计等为基础的表面活性剂环境负荷简易预测数学模型。这一模型适用于日本兵库县内几所城市阴离子型的负荷推定,和河流MBAS浓度变化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此预测数学模型的准确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超滤膜系统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和TN的去除效果,并降低超滤膜污染速率,改善超滤膜性能,分析了沸石粉、硅藻土2种预涂膜工艺在超滤膜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沸石粉/超滤工艺对超滤膜系统的膜通量恢复良好,反冲洗后能恢复到原来的膜通量;而硅藻土/超滤工艺中膜通量较初期下降0.01 L/(m2·h),对照组下降0.04 L/(m2·h). 沸石粉/超滤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CODCr、UV254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17.5%、13.5%和11.7%,相比对照组均有较大程度提高. 通过电镜扫描分析发现,沸石粉能够在超滤膜表面有效形成一层保护膜,降低有机物在膜表面的沉积,保障膜系统的高效率及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比较各实际运行工况效果并进行筛选,确定沸石粉为预涂膜工艺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法对公民个人的威慑力不足,作者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完善该立法缺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江苏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引起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机理,介绍了江苏开展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为改善江苏水环境质量而需要加强宣传、监督及科研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