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文章利用2016~2017年冬季沈阳地区气象数据和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综合分析沈阳地区冬季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颗粒物输送路径以及潜在源区贡献情况。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冬季污染时段内PM2.5是主要污染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149μg/m^3,最大值达到273μg/m^3。沈阳地区环境空气颗粒物除来源于本地排放外,还主要受到内蒙古东北部和京津冀北部2个方向传输影响,内蒙古东北部方向传输气量约占总气量的70%。潜在源区分析表明,辽宁中西部、内蒙古东北部及京津冀北部是沈阳地区环境空气颗粒物潜在源区。浓度权重轨迹分析表明,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北部、京津冀北部和山东局部地区对沈阳地区的颗粒物浓度贡献较大,PM2.5修正后的浓度权重值WCWT>50μg/m^3,PM10的WCWT值>100μg/m^3。  相似文献   
2.
风景区旅游设施景观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风景区旅游设施,其选址是否合理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点。在视觉敏感的位置建设旅游设施,将会对景观资源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尽量避开视觉敏感的地方,以避免或减少建设项目对风景区的景观影响。论文以某旅游区索道建设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首先分析景区主要景点、休闲场所、旅游线路和周围交通干线等视觉敏感观察点的可见度,表明索道1/3位于高可见区或较高可见区内。进而分析索道的可见度分析,表明景区内7个景点和一条主要旅游线路及景区外的一条二级公路处在索道的可见区内。最后分析索道对可见区内的敏感观察地点的景观影响,表明索道对景区内的7个景点和一条主要旅游线路景观影响较大。从以上分析得出索道的选址不合理,需要重新选址或者修整方案。论文在对视觉敏感观察点的可见度和项目区景观质量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索道选址的建议区域或采用降低索道高度的措施可避免或减小索道建设对风景区的景观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不同阳极电凝聚方法对三种模拟染料废水开展处理,并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对废水主要脱色机理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脱色过程主要是由于金属电解后产生的金属离子絮凝剂的絮凝和电解气浮作用,而不是直接或间接电氧化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4.
染料在生产环节会产生大量废水,且色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降解性差,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电凝聚法对直接黄R染料模拟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不同因素对直接染料模拟废水脱色的影响,确定了采用该方法处理直接黄R染料废水的最佳参数,并对反应机理进行简单分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免烧结粉煤灰陶粒,并将其作为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填料用于深度处理乙烯化工厂二级生化出水。实验结果表明,在平均进水COD为54.62mg/L、平均SS为33.93mg/L、平均ρ(NH3-N)为1.33mg/L的条件下,自制免烧结粉煤灰陶粒BAF平均COD去除率为57.14%,平均SS去除率为68.64%,平均NH3-N去除率为74.89%,均略高于普通商业陶粒BAF。自制免烧结粉煤灰陶粒BAF最佳反冲洗周期为2d,并具有反冲洗耗水量小、反冲洗效果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辽宁省鞍山市为研究对象,在典型服务行业污染源调查与抽样监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缴费系数加权的总量平均排污系数计算方法。通过与常用排污系数的应用比较发现,该排污收费系数不仅使收费总额的估算值与实测值基本相同,而且基于单位污水排放量的计费误差也较小,表明其在提高排污收费效率的同时,也兼顾了收费公平。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2015,33(1):53-56
通过搭建以砂土为主的地下渗滤系统,考察不同干湿比条件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染物净化能力的影响。在水力负荷为0.08 m3/(m2·d)时,设5种运行条件,分别为连续运行及4个干湿比条件(1∶2、1∶1、2∶1、3∶1)。研究表明:干湿运行对地下渗滤系统的净化能力影响显著,其中干湿比为1∶1时污染物净化效果最好,COD、氨氮、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70%、85%。建议北方以砂质土壤为主的地区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污水时,稳定运行最佳干湿比为1∶1。  相似文献   
8.
氢气以其清洁、无污染、热值高的特征和广泛的来源,被认为是未来的良好能源载体。自然条件中,很多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底物或者水和光能代谢产生氢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这些微生物的产氢能力,更有利于生物制氢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和推广。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基因工程手段在发酵法生物制氢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技术将来在生物制氢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以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