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所获餐厨垃圾浆料的半连续式厌氧发酵效果,评价该类餐厨垃圾的产甲烷资源化潜能.结果表明,固液油三相分离预处理后的液相餐厨垃圾作为进料较固液混合相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时具有更高的VS去除率,实际产甲烷潜能和甲烷转化率,分别为91.2%,531.5mLCH4/gVS和54.3%,表明液相餐厨垃圾半连续中温湿式...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科学》2017,(6):71-77
为明确生态屏障地区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绩效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通过采用DEA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地区——丽水市的生态补偿资金绩效进行了评估,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究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15年,丽水市生态补偿资金静态绩效整体水平不高,规模报酬效率的递减是造成相关县(市、区)绩效损失的主要原因;丽水市生态补偿资金动态绩效总体呈上升态势,青田县是绩效最优的地区;生态补偿参与者生活水平提升类指标对生态补偿资金绩效的影响大于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类指标,对于生态屏障地区来说,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将是一条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江苏省及各省辖市电镀污泥产生现状,并对电镀污泥产量进行了预测。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江苏省电镀污泥产生情况呈现地区分布不均、产生规模小和行业集中的特点。利用灰色模型对全省及重点地区产生量进行预测发现,全省未来6年电镀污泥产生量增长率为8.32%,到2020年将达到23.94万t,低于2014年江苏省电镀污泥核准处置量39.92万t。  相似文献   
4.
应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苯并(α)芘(BaP)暴露的人体内部剂量,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优化,最后运用已优化的模型对BaP内暴露基准值进行推导.研究发现,基于贝叶斯的MCMC方法对模型后验参数校准后,模型精度明显提高,两个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残差平方和分别降低了72%和94%.PBPK模型以BaP和子代谢物3-羟基苯并(α)芘(3-OHBaP)的体内动力学过程为结构基础,模拟BaP体内浓度分布大小为脂肪>肾脏>皮肤>缓慢灌注组织>快速灌注组织>静脉血>肝脏;3-OHBaP体内浓度分布大小为肾脏>快速灌注组织>脂肪>肺>静脉血>缓慢灌注组织>肝脏>皮肤.敏感性分析显示,快速灌注组织-血分配系数对模型输出影响最大,灵敏度系数超过了200%;排泄系数影响最小,只有肾小球过滤率KBR的灵敏度系数超过了1%.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参考浓度2.0×10-6mg/m3为外暴露安全基准值,基于PBPK模型推导了职业暴露的BaP生物监测当量(BE),结果显示BE值为0.405pmol/mol肌酐(尿液3-OHBaP平均浓度),为基于人体内暴露剂量水平进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分别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时多点交替进水阶式A2/O(CMICAO)工艺氮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在不同进水C/N比时各进水量分配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下,乙酸钠比葡萄糖更适合作为碳源,更能提高脱氮除磷效率。以葡萄糖为碳源时,COD为200mg/L、C/N比为5、缺氧池与厌氧池进水配比为1:2时,出水COD、TN、氨氮和TP浓度分别为28.5、10.8、2.1和0.5mg/L,均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若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投加量以使进水C/N比为5~7.5为宜,外加碳源时缺氧池与厌氧池进水分配比可统一采用1:1。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数值模拟研究褶型纤维过滤介质过滤性能时,为了克服层状结构纤维层与层之间不连贯及孔状结构纤维规整分布的不足,本文基于Voronoi-Random算法建立了褶型纤维过滤介质模型,并通过加密或减少纤维数量改变其固体体积分数(SVF).采用“Caught on first touch”和“Hamker”两种碰撞模型对褶型纤维过滤介质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压力损失和过滤效率数值计算值与经验关联式计算值吻合较好,误差在15%之内;将采用两种碰撞模型得到的过滤效率与经验关联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得出采用“Hamker”碰撞模型得到的过滤效率符合实际;在过滤介质上的沉积颗粒并不完全是纤维捕集,大多数颗粒是由形成的树枝状结构捕集;压降和单位面积沉积量随过滤时间的增长呈现指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入手,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高海拔地区(西藏)与低海拔地区(无锡)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各样品的Simpson指数(0.993~0.994)和Shannon指数(8.388~8.668)均高于低海拔地区的数值,但实际处理效率却低于低海拔环境。高海拔地区样品中丰度最高的菌属为HaliangiumFerruginibacter,丰度分别为6.5%~10.3%和5.6%~6.4%,与去除水中的生化需氧量相关,而在低海拔地区样品中丰度最高的菌属为Hyphomicrobium,丰度为7.8%~11.4%,与污水处理的脱氮功能相关。在低海拔地区,具有除磷功能的聚磷假丝酵母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的丰度值为1.3%,但是在高海拔地区的样品中却未检测到其存在, 而是由Tetrasphaera(丰度1.2%~1.6%)和黄杆菌(Flavobacterium,丰度0.57%~0.70%)替代。环境条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海拔地区的菌属种类分布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素为TN浓度,其次为TP、NH4+-N和DO浓度。高海拔环境下,COD和BOD5对微生物菌落分布的影响明显低于低海拔环境。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工艺的多目标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多目标优化方法在活性污泥工艺优化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国际水协(IWA)发布的基准仿真模型BSM1的工艺流程为对象,以出水水质、过程能耗和反应池体积的指标为优化目标,以反应池池容(5个)、混合液回流量、污泥回流量、污泥排放量、反应池氧气传质系数(3个)等11个变量为决策变量,构建了基于BSM1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MatLab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进行求解,获得了BSM1多目标优化模型的Pareto解.研究结果表明,在Dry进水条件下,通过将体积指标增大4.1%,可以明显改善出水水质指标(降低81.5%),能耗指标也能得到一定改善(降低13.3%);在3种进水条件(Dry,Rain,Storm)下,相对于BSM1工艺参数的缺省值,利用本研究的优化解作为工艺参数,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能耗.研究结果显示,在活性污泥过程不同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可以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还原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及燃料是实现零碳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如何高效、可持续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更高值的长链分子仍是巨大挑战。相较于传统热化学等技术手段,电催化还原可以在更温和条件下实现产物的高选择性,并且可与生物转化技术耦合,将短碳链分子转化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长碳链产物。本文系统综述了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中电极、催化剂、离子交换膜和电解质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铜基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表面结构和配位环境,可以有效强化碳-碳偶联反应,从而可显著提高安培级别的电流密度下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随后介绍了电还原二氧化碳耦合生物发酵延长碳链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原位耦合和异位耦合两个角度阐释了该耦合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针对脉冲生物滤池的硝化功能,依据物料衡算方程、Fick第一定律构建生物膜传质子模型以及简化的ASM3模型,建立生物膜反应子模型。以Matlab软件为平台编程,模拟在沿脉冲生物滤池水流方向上基质浓度,并依据实测值和参数灵敏度进行分步校正。实测和模拟结果均表明:COD、NH+4-N、NO-2-N的去除主要集中在脉冲生物滤池的中上部、中部、下部,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45%、50%。当改变有机负荷和布水周期时,氨氮去除率随有机负荷的增大而减小,随布水周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