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630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废水排污量大,水资源、水环境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全局性限制因素。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水环境形势和流域上下游污染影响的现状,明确水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对于划分水污染空间管理分区、设计分区污染物减排方案,推动京津冀水污染协同治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基于京津冀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水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结果显示,(1)京津冀工业源COD和NH_3-N排放最多的行业集中在造纸和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十大行业。(2)京津冀工业源COD排放主要集中在邯郸、天津、张家口和秦皇岛,合计占京津冀区域COD总排放的56%;工业源NH_3-N排放主要集中在邯郸、天津,合计占京津冀区域NH_3-N总排放的52%。(3)COD排放密度大于1 t?km~(-2)的区域面积占京津冀区域面积的20.4%,在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天津、邢台、唐山等市形成显著的COD污染集聚区位;氮排放密度高于0.2 t?km~(-2)的区域面积占京津冀区域面积的15.9%,污染集聚区主要位于天津、承德、石家庄等地。根据水污染空间密度分析结果,针对京津冀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上述重点污染行业和污染排放密集区域,加强水污染综合管控力度,开展区域协同综合治理,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气象预报(WRF)的多尺度空气质量(CMAQ)模型,通过研究不同大气污染物排放情景下PM_(2.5)平均浓度变化,分析SO_2、NO_x、PM_(10)、PM_(2.5)、VOCs等大气污染物减排对武汉市PM_(2.5)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减排对武汉市PM_(2.5)年均浓度影响十分显著,且随着污染控制力度加大,PM_(2.5)污染持续减轻;当SO_2、NO_x、PM_(10)、PM_(2.5)、VOCs排放量均削减40%时,PM_(2.5)年均浓度下降24.0%,依然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值。基于空间布局和行业敏感性确定武汉市大气污染控制方案,方案实施后SO_2、NO_x、PM_(10)、PM_(2.5)、VOCs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3%、26%、32%、36%和31%,PM_(2.5)年均浓度下降35%左右,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富里酸(fulvic acids,FA)电子转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和红外光谱手段表征FA结构,使用电化学方法测定FA的电子供给能力(electron donating capacity,EDC)和电子接受能力(electron accepting capacity,EAC).结果表明,填埋初期(1—3年)FA分子量和芳香性随填埋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填埋中后期(3年)FA分子量和芳香性随填埋深度增加而增加.随着填埋深度的增加FA中羟基和羧基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持续减少.填埋初期,FA的EAC随着填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EDC变化趋势不明显;填埋中后期FA的EDC和EAC随填埋深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层填埋垃圾中FA给电子基团起主导作用,而深层填埋垃圾中FA接受电子基团起主导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FA分子量越小、碳水化合物含量越低、羟基含量越高,越利于FA给出电子;而FA分子量越大、羧基含量越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族含量越低,越利于FA得到电子.  相似文献   
4.
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研究现状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在雾霾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从源头上控制氨排放,对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尤为重要,而畜禽养殖作为人为源氨排放的重要来源备受关注。准确的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对于核算氨排放量、识别主要排放源进而制定有效的畜禽氨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的发展历程,总结欧盟、美国和中国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的运用情况,结合某生猪养殖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中国指南和欧盟方法(EEA方法)。结果表明,畜禽氨排放清单归纳总结为整体系数法、阶段系数法;用EEA方法核算的栏舍、存储环节氨排放系数显著高于中国指南核算结果和实测结果,中国指南核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大致接近,归因于中国指南对于关键参数如总氨态氮(TAN)进行了本土化取值,但氨挥发率等核心参数的本土化研究的缺乏仍然制约清单的准确性;清单参数结构与中国现有的畜禽基量统计数据匹配度不高。亟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畜禽排泄物中TAN量、氨挥发率和非氨转化率等基础核心参数的实测研究,以便为中国养殖业氨排放清单本土化编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建设低碳城市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开展城镇景观格局对区域CO_2排放影响及其差别化管制研究对建设低碳城市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缺乏完整的、可信度高的CO_2排放基础数据,地级市尺度上的CO_2排放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非常匮乏。论文基于CHRED数据库的2005年和2012年全国281个地级市CO_2排放数据,结合相应年度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全国及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城镇景观格局及其CO_2排放的区域特征,从结构(城镇用地比例)和布局(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最近距离)两方面,实证检验城镇景观格局对区域CO_2排放的影响,最后提出基于碳减排的区域差别化管制政策。研究表明:(1)城镇用地占比、斑块密度、集聚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除了西部地区的集聚性呈缩小趋势外,其他指标均呈现出扩大趋势。(2)西部地区城镇用地占比与地均CO_2排放呈正相关性;中部地区城镇用地平均最近距离与地均CO_2排放呈负相关性;东部、中部地区最大斑块指数与地均CO_2排放呈正相关性。不同区域的城镇景观格局对CO_2排放的影响机制不同,因而应当对城市发展实施差别化管控:东部地区应采取"多核心"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降低区域CO_2排放水平;中部地区在采用"多核心"的发展策略的同时要兼顾集聚性,发挥其集聚效应;西部地区要显化其全国的生态屏障功能,更加严格地控制建设用地面积,避免城市无序扩张。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分别是中国二氧化碳和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管理的核心制度,正处于顶层设计初步实施阶段,应以此为契机,探索两项制度的融合,研究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结合最新改革形势,研究提出了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应以降低制度设计和实施成本、减少政策实施阻力、提高政策实施效率、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两项制度的定位、作用及衔接机制,分析关键结合点,以"构建协调一致的控制目标、建立统筹协调的技术方法、达到精简高效的管理效果"为原则,从明确法律基础、建立协调统一的技术方法、统一监管职责3个方面进行协调和整合。  相似文献   
7.
畜禽养殖氨排放核算方法和模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氨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及相关模型,比较和评价了基于物质流核算和基于阶段管理模型的两类模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在地区范围基于总氨态氮的物质流核算方法得出的结果较基于总氮的核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更准确,而基于阶段管理的氨排放估算方法则更适合养殖场尺度氨排放核算;基于目前我国氨排放研究重点关注区域宏观核算和对微观管理指导不足的客观现实,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阶段管理模型和区域统计模型的自下而上畜禽养殖氨排放核算框架新思路;指出未来氨排放核算研究重点包括阶段管理模型的精度提升、区域统计量的收集和数据准确度的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模式基础信息收集和粪污处理技术优化等方面,以期为我国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和精准治污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阅读提示: 2011年12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依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门将推行五大环境政策。并对以往的环境政策进行创新。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最新方向和亮点,本刊特邀请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的专家进行权威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风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国内2000-2009年以来环境污染事故统计资料,深入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环境风险类型、事故高发区域、事故损失、环境风险事故诱因等特征,并对其环境风险演变趋势进行了判断。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处于转变阶段,以布局型环境隐患和结构型环境风险为首要威胁,风险类型更加复杂化,事故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居民消费转型与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型环境风险更是不可预知,环境风险压力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质协议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分析了如何设计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并讨论了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可能存在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基于斯坦伯格博弈框架下的分析结果表明,若考虑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与环境损害函数是线性的,则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是具有时间一致性的环境经济政策,这是由于该政策在设计时,其补偿标准要么仅与环境损害成本有关,或直接与流域内各区域的污染物削减费用有关.在这两种情况下,流域内各区域在执行该政策的时候,没有相应的战略去刺激流域内各区域刻意改变其自身的污染物削减费用函数,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随后,利用该方法针对COD指标,模拟了2008年河南省贾鲁河流域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结果发现,当生态补偿标准设置在2714.13元.t-1时,能够实现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该流域COD排放总量达到了流域COD年允许排放总量的要求;且相比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前,强制要求流域内各区域单独削减COD达到断面年允许排放量的情况,各区域的COD削减费用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