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饮用水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方法:饮用水样品经针头过滤器过滤,选用Biphenyl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为流动相,电离模式为电喷雾正离子,选用多反应监测触发增强子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2种PAEs的灵敏度良好,定量限为0.001~0.1 μg/L。配制浓度为0.1~100.0 μg/L的混标溶液进行进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2种PAEs在该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2.9%~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0.9%~11.2%。同时,使用增强子离子扫描谱图进行搜库匹配,定性准确性高。该方法适用于饮用水中PAEs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作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5年在青海湖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历经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全省保护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12月,共划建了国家公园(试点)2处、自然保护区11处、风景名胜区19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4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8处、水利风景区17处、地质公园9处、森林公园23处、湿地公园20处、沙漠公园12处、重要湿地20处、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共156处,基本覆盖了全省绝大多数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资源,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自然本底,完好地保存了典型生态系统、珍稀特有物种资源、珍贵特殊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发挥了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稳定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15),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选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及污染负荷指数,对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状况以"良"为主,期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呈稳中向好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GF-1/WFV影像的地表覆被自动提取方法,利用青海祁连山地区复杂、独特的地表覆被垂直变化特征,建立以祁连山地区为例的水源涵养区地表覆被分类规则。结果表明,总体分类精度为95.73%,Kappa值为0.889 6,分类精度优于80%。尝试将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在遥感解译中,选取样本点近距离验证典型地物类型,包括生态脆弱区(冰川)、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青海小叶杨原种保护地)等,分类精度为94.8%,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6.
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的水环境保护成效,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0年地表水监测数据及污水排放和气候数据,评估并分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的地表水环境状况。研究表明,2012—202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Ⅰ~Ⅲ类水质断面的比例从89.14%上升到93.47%,但部分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内蒙古北部、山西西部、陕西北部和京津冀地区。4类生态功能区中,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地表水水质最好,其次为水源涵养区,再次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最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地表水的主要超标项,2012—2020年该两项指标超标断面占总超标断面的比例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4.22%和17.29%。县域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及年降水量是影响相关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增加总氮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地表水质量评价指标,并在进行水环境评价时充分考虑当地的背景情况。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