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844篇
基础理论   204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矿在生物氧化作用下会产生大量含(As)酸性矿山废水,从而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亟需系统性明晰含尾矿生物氧化过程中As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究含尾矿生物氧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As的迁移转化规律.以高尾矿(As含量>20%)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初始pH条件(1.2~2.8)和固体浓度(2.0~10.0 g·L-1)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s的生物氧化受初始pH值和固体浓度的显著影响.As的生物氧化效率随着初始pH或固体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初始pH值2.0时,观察到As的浸出率(高达92.94%)比其他初始pH条件高.在固体浓度8.0 g·L-1时具有最优的As浸出率(高达93.24%).在所有初始pH和固体浓度条件下可以发现生物浸出前期As的浸出效率快速上升,而生物氧化中期维持相对稳定并在生物氧化后期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微生物活性变化和黄钾铁矾的形成有关.XRD和SEM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微生物氧化释放的...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省某-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降解菌的生长特性与降解特征,验证降解菌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耐As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系列中筛选出菌株JYZ-03,其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JYZ-03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盐度0.1%和初始接种量2%;此条件下菌株JYZ-03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84.05%,对石油烃各组分降解能力存在差异,难易程度表现为长链烷(C26—C38)>多环芳烃>支链烷烃>中长碳链烷烃(C11—C25),石油烃降解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实际修复效果。该研究丰富了石油烃污染修复功能菌株库,可为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3.
硫化矿(ABSMs)的暴露溶解是导致矿区周边水域和土壤中含量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嗜酸铁硫氧化微生物、氧气和水的接触会显著加速ABSMs的氧化和的释放.选择黄铁矿(FeAsS,最典型的ABSM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草酸钙(COM)对典型嗜酸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生物氧化黄铁矿的钝化效应.结果表明,COM介导FeAsS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无定型纳米颗粒会致密包裹在细菌和矿物表面,抑制了细菌在矿物表面的吸附、Fe(II)的生物氧化和Fe3+对矿物的直接催化作用,最终钝化了FeAsS的溶解和的释放.在初始pH=2.0、COM添加量(以Ca2+浓度计)分别为0.25、0.5和1 g·L-1条件下生物氧化10 d后,As浓度由不含COM氧化体系的3.73 g·L-1分别降低至2.89、2.03和1.47 g·L-1.同时,COM的添加不仅明显抑制了黄钾铁矾的形成和累积,还使矿物表面的氧化受阻.COM浓度越高,表观钝化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浙江省近700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铜、铅、锌、铬、镍、镉、、汞7种重金属和测定的精密度控制指标(实验室内相对偏差和实验室间相对偏差),并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和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工作提供参考。经统计分析,建议实验室内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如下:铜,≤15%;铅,≤15%;锌,≤15%;铬,≤15%;镍,≤15%;镉,≤20%;,≤15%;汞,≤50%。建议实验室间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如下:铜,≤25%;铅,≤25%;锌,≤20%;铬,≤20%;镍,≤25%;镉,≤35%;,≤25%;汞,≤55%。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底泥中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和识别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较为全面地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工作曲线的标准不确定度,采用极差法评定测量次数较少时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
掺钴水钠锰矿对铅的吸附及对砷的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辉  冯雄汉  邱国红  谭文峰  刘凡 《环境科学》2011,32(7):2092-2101
为了研究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对锰氧化物作为环境友好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在浓盐酸还原高锰酸钾制备水钠锰矿过程中添加氯化钴,在常压回流条件下一步合成了三维纳米微球状水钠锰矿,考察了其铅吸附和氧化能力.应用粉晶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N2物理吸附、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产物晶体结...  相似文献   
8.
缺氧条件下土壤砷的形态转化与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集张士污灌区0~100 cm深的土壤并在实验室里负载低浓度的,采用不加硫和加硫对比研究了厌氧条件下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环境行为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外加硫酸盐条件下厌氧培养8 d后,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的大量还原和释放,释放的70%以上是以As(Ⅲ)形式存在,尤其20~40 cm深度土壤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其它层土壤,As(Ⅲ)和As(T)分别达到892.8μg.L-1和1 240.6μg.L-1.与非生物对照相比每层土中盐酸可提取的总量都大大降低,且盐酸提取的As(T)几乎全部转化为As(Ⅲ).伴随的释放,铁发生还原和释放,溶解态的亚铁基本都在40 mg.L-1以上,不同土层固相中亚铁离子的量都在9.0~13.4 g.kg-1范围内,固相盐酸可提取态总铁中亚铁离子所占的比例基本都在50%以上,说明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固相中铁氧化物发生还原性溶解和矿物结构转化.当体系中添加10 mmol.L-1的硫酸盐时,每层土的生物培养体系中铁的释放几乎完全被抑制,和铁浓度也减少了50%.与不加硫生物培养体系相比,固相中盐酸可提取的量减少了50%,一部分被转化为稳定的硫化物As2S3而固定.可见在硫酸盐不足条件下微生物还原作用可造成被还原、活化和释放,而补充土壤中硫酸盐的量可促使微生物还原/活化的转化成更加稳定的形态,稳定的硫化物矿物As2S3是土壤微生物固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含砷废物资源化产品中砷的浸出特性与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我国某地2种含废物(污泥和废渣)为研究对象,用EANEN7371实验方法分析其不同资源化产品(烧制砖、免烧砖和含水泥等)中As的有效量浸出特性,从环境风险的角度探讨了含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含污泥进行烧砖处置后,其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15%左右升至60%~70%;含废渣与水泥进行混合粉磨共处置后,含水泥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4%以下;含废渣制成免烧砖后,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10%左右.表明含污泥不宜进行烧砖处置;而含废渣可根据含量,在控制掺加比例的条件下与水泥熟料共处置生产混合水泥或作为原材料生产免烧砖.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发现:谷类植物摄取了元素后会抑制本身微量元素(例如,硒)的含量水平.而硒对人体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因为硒能帮助人体去除有害金属.这个发现对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