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完全免费   33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上海市世博环境空气质量集合数值预报系统的框架,分析了各模式在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报及排放源污染贡献测算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开发多种预报手段、实施集合预报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概念和建设LIMS的现实意义,着重介绍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实施LIMS的过程和体会,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在LIMS选型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LIMS对现行工作的影响,并对需进一步完善的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秋季典型PM2.5污染过程数值预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基于2012年10月上海出现的一次典型PM2.5污染案例,验证评估上海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Model-3/CMAQ预报性能,采用过程分析技术,定量评估不同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上海代表性点位PM2.5浓度变化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Model-3/CMAQ模式系统能较好地反映PM2.5的浓度变化趋势与特点。对于上海市区点位(徐汇上师大)和东南部点位(奉贤海湾和浦东惠南),PM2.5浓度上升主要受本地源排放影响,其贡献比例超过40%,其次是区域大气传输作用的影响。对于西北部点位(崇明监测站和青浦淀山湖),区域大气传输是PM2.5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贡献比例超过70%,其次是源排放。各点位PM2.5浓度的主要去除途径均为大气传输,贡献比例均超过70%,其次是干沉降。气溶胶过程对PM2.5主要起二次颗粒物生成的作用,特别是市区及东南部点位,贡献比例较西北部点位更高。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中心城区臭氧污染水平和变化状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上海市虹口监测点2002年O3的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该点代表的区域范围内O3的污染水平、变化情况,以及O3与NO、NOx和CO的关系。指出该点O3的污染水平是冬季最低,秋季最高,5月至10月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11月至4月,低质量浓度时段在早晨,高质量浓度时段在中午至午后;O3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和上升速率是5月至10月比11月至4月大;O3的产生主要取决于NOx中NO转换成NO2的程度,而CO也同NO一样,当O3质量浓度在中午至午后较高时,CO质量浓度也不高。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时间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上海市9个环境空气监测国控点2001-2003年的SO2、NO2和PM10监测数据,按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3种空气污染物的日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对环境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物时间变化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为大气扩散条件的时间变化影响和污染源排放的时间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海世博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2001—2010年世博会同期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简析上海世博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世博后空气污染反弹问题的原因。结果表明,世博期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8.4%,为历年同期最佳;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成效显著,尤其是脱硫措施实施效果明显;世博后由于季节变换、沙尘影响和监管力度减弱等因素导致空气污染有所反弹。  相似文献
7.
夏季上海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获得CO2源区上海城区2010年夏季高时间分辨率的CO2连续监测数据。监测期间CO2平均浓度为414±16ppm,高于同期全球本底观测站约6%,与中国其他城市化地区的浓度水平基本相当或略低。CO2浓度日变化呈显著早晚双峰特征;周变化呈显著的波浪形,高值集中出现在工作日。除O3外,与其他污染物呈显著相关,提示了污染来源的相似性。在盛行偏西风时,测点CO2平均浓度相对较高。案例分析表明,区域输送是导致上海城区出现高浓度CO2的来源之一,西南和西北方向是输送的主要来向。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交通干道空气中苯系物冬季污染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4年冬季对上海市交通干道附近空气中苯系物的浓度水平进行了监测,并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大气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浓度分别为1.77~27.7μg/m3、7.29~195μg/m3、3.11~40.2μg/m3、4.49~82.4μg/m3。每日6:30~9:30和15:30~19:00两个时段苯系物的浓度要高于中午时间的浓度,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市甲苯的浓度要高,浓度水平要远远高于国外城市的测定结果。苯系物的浓度受风速和风向影响较大。提出了制订空气中苯系物的排污清单和加强机动车尾气中苯系物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海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上海市部分城市水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特点,处理能力,污染物去除率,废水排放达标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必须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监测,并就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8~1999年上海市区酸雨状况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上海市区设置五个采样点监测上海市区1998~1999年的酸雨状况,并采用单柱离子排斥-阳离子交换色谱系统同时分离和测定了雨水中的阴、阳离子.结果袁明,上海市区1998、1999年的酸雨出现频率分别为24.2%和21.0%.酸性降水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说明天气条件的变化已成为上海市区酸雨的主要外因.作为雨水中的主要酸性阴离子,1999年与1998年相比,SO2-4的平均浓度有所降低,而NO-3的平均浓度则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