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完全免费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1.
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佛山水道底泥的污染状况,对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总体水平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质量比处于较高水平,Hg的平均质量比达到背景值的20倍,As的平均质量比是背景值的2倍多.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已达到很强的程度;各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排序为:Hg>Cd>Pb>Cu>As>Cr>Zn,其中Hg的生态危害已达到了极强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DL 2001COD水质在线监测仪现场验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佛山市南海区从2004年开始筹建了重点污染源(废水)在线管理系统,2005年该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在开展水质在线监测仪的验收监测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佛山市高明区环境空气污染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佛山市高明区2007—2012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资料,分析该区近6年来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2年该区空气污染呈现由单一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综合污染指数总体上升,污染物以SO2、PM10为主.SO2、NO2浓度呈逐年增长,PM10则呈平稳状态.三者污染浓度最高值均在每年第4季度出现.该区的SO2浓度主要受工业污染源影响;NO2也受工业影响显著,与机动车数量呈正相关;PM10与烟粉尘排放量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因此,改善该区环境空气应着重从控制工业污染源、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3大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EFDC模型,构建了广佛珠江感潮河网区三维水动力模型;同时,通过耦合石油类污染物水力输运与悬沙吸附一沉降过程,构建石油类水质数学模型,从而更全面客观地模拟水体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通过2001年1月实例模拟及验证,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再现珠江水体石油类浓度变化过程,为日后珠江水环境质量监控与水质改善、城市河涌整治成果评价及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佛山市2012年数据为基础,结合COPERT模型,分析了车型种类、排气量、燃油类型、排放水平等对CO2排放因子的影响规律,探讨了不同车型组成与排放水平下的CO2排放分担率,讨论并评估了佛山市的低碳交通出行对策。结果表明:排放水平对CO2排放因子的影响不明显,除重型客车与公交车,燃油类型对CO2排放因子的影响亦不明显,各车型的CO2排放因子随着排气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佛山市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提高至55 km/h时,每辆车CO2综合排放因子可达最小值125.73 g/km;轻型客车和摩托车的CO2排放量最大,分别为1469 493 t/a和394 174.3 t/a,分担率分别为52.1%和14.0%;不同排放水平的载客车CO2排放分担率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国I国0国Ⅱ国Ⅲ国Ⅳ,分别为34.7%、22.0%、21.2%、17.5%及4.6%。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年佛山市8个国控大气自动监测站点ρ(PM_(2.5))监测数据,分析佛山市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诊断诱发PM_(2.5)高污染过程的关键天气类型。结果表明,佛山市2013年PM_(2.5)年均值为53μg/m3,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污染主要集中在三水区中部、南海区中部和禅城区北部。佛山市ρ(PM_(2.5))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秋、冬季是PM_(2.5)的高污染季节,其值夜间略高于白天,呈典型的双峰型分布,08:00—09:00短暂出现一个浓度的小峰值,推测与上班交通高峰有关。对PM_(2.5)持续高污染发生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表明,高压出海是诱发佛山市PM_(2.5)高污染事件最主要的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4年佛山市8个国控大气自动监测点位的O_3监测数据,分析了佛山市的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O_3日最大8 h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为167μg/m~3,O_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为43d,占比46.7%;ρ(O_3)区域变化不大;ρ(O_3)月变化呈现"三峰型",全年高ρ(O_3)集中在6—10月份,其中7月份出现全年最高峰值;ρ(O_3)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夜间浓度较低且变化平缓,14:00—16:00左右达到峰值,并存在一定的"周末效应",但并不明显;ρ(O_3)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气压、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风向、风速的相关性相对较弱;总体上看,高温、低湿、微风、偏南风、低压、无雨的天气条件下高ρ(O_3)更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8.
以2015年佛山市禅城区的公交车为研究对象,利用COPERTⅣ模型计算本地化的排放因子,分析该区公交车污染排放现状,以及天然气公交车相对于柴油公交车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禅城区公交车污染物年排放量分别为CO180.73 t、VOCs 176.92 t、NO_x672.87 t、PM_(2.5)14.17 t,用天然气公交车替代柴油公交车,NO_x和PM_(2.5)分别减排53.39%和79.11%。通过遥感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禅城区天然气公交车的排气污染特点,表明其CO排放基本处于稳态,NO_x排放波动较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佛山市2011—2014年O_3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ρ(O_3)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特征,2011—2014年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均值(O3-8 h)的年评价值没有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超标值多出现在8—10月。夏季O3-8 h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较高,O_3污染多发生在气温30℃,相对湿度为50%~70%的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60%,气温为20~25℃,也可能出现O3污染。10℃时,不同的温度条件下,O_3与PM_(2.5)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季节时段,O_3-8 h基本随着ρ(NO_2)/ρ(NO)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