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4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20篇 |
废物处理 | 51篇 |
环保管理 | 102篇 |
综合类 | 404篇 |
基础理论 | 14篇 |
污染及防治 | 2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111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大光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9,19(4):84-86
1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点和内在的规律性,环境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环境信息化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基础薄弱、投资较大,短期内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必须有做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环境信息系统的物理基础是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快,单纯追求系统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是不可行的。应该用实用性和开放性两个标准去衡量,即一个信息系统只要能满足工作需要,并且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可拓展,就应该是一个成功的信息系统。环境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也需一定的条件:l、信息源… 相似文献
2.
郭一博 《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4,(4):44-46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化、信息化的各种业务迅速普及,现在通常采用的需要面对面进行的身份确认将逐步被远程的非面对面的身份确认所代替,对远程身份确认技术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识别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人们开始探索更为可靠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2013年6月,由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贵州省企业联合会共同组织的2013贵州企业100强名单发布,贵州粤黔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入围2013年贵州100强企业行列,这是粤黔公司连续6年获贵州100强企业荣誉。据悉,100强企业的评审是为了全面反映贵州省大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参照"中国500强"的排序规则和其他省份的通行做法,在企业自愿申报的基础上,以2012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由省 相似文献
4.
靳琳璐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3,(10):68-69
简要介绍我国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分析电子政务在农机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论述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机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方晓牧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3,(6):31-34
分析了我国目前实施危险废物交易的意义和必要性及危险废物交易现状,提出在危险废物交易还处于市场化运行的初级阶段,引入信息化技术,为危险废物交易同时提供监管和市场化平台,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是实现危险废物的循环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7.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2,(8):4-4
日前,苗圩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扎实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成为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2,(3):30-30
两年前深圳大部制改革造就的“巨无霸”部门——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期被分拆,一个新的部门——科技创新委员会将全面主抓该市科技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9.
时燕子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1,(5):20-21
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一种延续至今的信息化革命,这是一场极大改变人类生存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以至于尼葛洛庞蒂高呼信息化带来了“真正个人化时代”。的确,以个人主页、E—MAIL、BBS、ICQ、博客等网络传播工具为媒介的传播形态正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交流与交往方式,而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已经成为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和推进社会安全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贯彻"科技兴安"战略、提升政府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牢牢掌握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权的有力抓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制定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建设实施了国家安全生产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