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浅论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调查和研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危害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我国农村过量和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造成了农业面源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隐患,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并提高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简述了国家对改善我国农村环境质量政策要求,介绍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例行试点监测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能力不足,体系不完善,缺乏代表性等主要问题。提出农村环境监测与农村“以奖促治”结合,以及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的工作思路,以此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评估中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根据2009—2018年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和分析了中国农村地表和地下饮用水达标情况、空间分布和主要超标因子等。监测结果表明:10年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地表饮用水水质整体改善;地下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持续偏低,且略有变差趋势,与城市地区的差距逐年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超标断面和点位在空间上分布较广,主要超标因子相对集中,且表现出与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较强的相关性。建议进一步重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特别是地下饮用水)的保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十三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和2020年全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了全省农村环境监测现状。指出,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测任务较重、基础信息获取难度较大、水环境监测代表性不足、监测指标单一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评估支撑不够等问题;提出,强化部门数据共享与信息整合、完善农村环境例行监测网络、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探索特色指标监测研究、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十四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建议,以期摸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全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常用的面源污染模型概念与适用范围,明确"3S"技术与SWAT、AGNPS等模型有机结合是当今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热点。提出我国面源污染模型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围绕水质改善目标,建立面向全流域尺度的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构建完整的基础监测数据网络,为建立符合我国流域特性的面源污染模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区域内千人桥镇和桃溪镇的农业种植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在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两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源中,种植业TN、TP的排放量为4578 t,污染负荷率为2075%;畜禽养殖业COD、TN、TP的排放量为2659 t,污染负荷率为1205%;农村生活源COD、TN、TP的排放量为14828 t,污染负荷率为6720%。在选择的3个评价因子中,COD的污染负荷率最高(6947%),其次为TN(2822%),TP最低(231%)。农村生活污染是该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具有生物毒性的农药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分析了我国农田农药流失现状,指出流失的主要农药品种与用药历史和特点密切相关,水体中检出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源于早期农药残留,检出的有机磷农药和长残效除草剂部分种类目前仍在使用。提出从影响农药流失的各个环节入手,制定严密的减控策略。植物缓冲带是拦截农药流失的常用措施,可以实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可持续治理。建议实行生态功能区划,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施用,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规范农药喷洒器械和施药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流失,从而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