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2篇 |
免费 | 1489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8篇 |
废物处理 | 134篇 |
环保管理 | 232篇 |
综合类 | 2682篇 |
基础理论 | 400篇 |
污染及防治 | 563篇 |
评价与监测 | 339篇 |
社会与环境 | 24篇 |
灾害及防治 | 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0篇 |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246篇 |
2021年 | 280篇 |
2020年 | 267篇 |
2019年 | 198篇 |
2018年 | 175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184篇 |
2014年 | 238篇 |
2013年 | 213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223篇 |
2010年 | 148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21篇 |
2004年 | 118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红丹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2,4(2):41-44
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简称FIA)是丹麦学者J Ruzicka和E HHnasen于1975年提出的一种自动化分析技术,该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精确度高,节省试剂和样品,操作费用低以及适用性广等特点,因而很快为广大分析工作者所接受.FIA在水质监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其测定项目以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为主,对水中有机物的流动注射分析报道较少.近年来人们对各类水体中的有机污染愈来愈重视.往往要进行连续监测以收集大量的动态资料,用于水质管理.在这方面FIA具有其 相似文献
2.
针对溶剂类有机物的电了跃迁在紫外光区产生吸收光谱的特征,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挥发性溶剂类有机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集微表层水,使用自行研制滚轮式取样器,能有效地采集微表层水50-100μm厚度。调查研究表明,在珠江河口微表层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富集系数在1-3左右。测定有机物中DOC占重要组成部分,其中DOC占TOC的70%左右,C:N的比值从微表层到次表层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5.
滇池外海中TOC与CODcr的相关关系张宇(昆明市环境监测站昆明650032)总有机碳(TOC)是用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因此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ODcr... 相似文献
6.
7.
8.
本研究以水源水库热分层期沉积物中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有机物荧光特性的基础上,探究了沉积物中有机物为碳源时,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效能、细菌生长及碳去除性能.结果表明:①水源水库在热分层期,沉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100×103的有机物所占比例较高;同时相比于不同月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7月时沉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物所占的比例最低(44.62%),显示出较小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水源水库沉积物中有机物由陆地类腐殖质组分C1(250 nm,425 nm)、类色氨酸和氨基酸物质C2(230 nm/280 nm,322 nm)和传统微生物类腐殖质混合物C3(250 nm,340 nm)所组成,其中色氨酸和氨基酸类的物质(组分C2)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在7月时显示出较大的总荧光强度;③好氧反硝化过程中,5月有机物显示出较好的作为电子供体的特征,而7月的有机物却表现出较好的作为能源物质的性能,同时使得好氧反硝化细菌WGX-9显示出较高的氮去除特性;④相比于天然有机物、藻类有机物和实际水源水库水,沉积物中有机物作为碳源时可以较好地促进菌株WGX-9的好氧反硝化脱氮效能.本文阐明了水源水库热分层期沉积物中有机物特性及对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影响,将为微污染水体氮污染控制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半干旱区地表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水岩模型,对地表水的主要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地表水p H为7.56~8.23时,呈弱碱性,且溶解性总固体(TDS,100~650 mg/L)在流域的不同空间区域表现为淀区>下游>上游。白洋淀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离子总量占比76.60%;阴离子以HCO3-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61.52%。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上游水体)和HCO3·SO4·Cl-Na·Ca型(下游河流和淀区)。白洋淀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的双重控制;自然作用下,白洋淀流域地表水中的离子来源于岩石风化(碳酸盐岩及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同时受到蒸发-结晶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取某典型焦化企业,针对活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较多的4套生产装置,酚精制、古马隆、沥青焦和焦油萘,开展装置VOCs排放特征探究。使用苏玛罐对装置VOCs废气进行采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06种VOCs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各装置VOCs排放对大气中O3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1)芳香烃、卤代烃和含氧VOCs(OVOCs)是4套装置的主要特征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为92.33%~95.38%。2)4套装置排名前10位的VOCs物种质量分数之和为90.45%~93.46%。其中,苯、丙酮、二氯甲烷、乙醇和甲苯等是焦化企业VOCs排放特征物种。3)4套装置臭氧生成潜势(OFP)值为278.73~426.95μg/m3,顺序为焦油萘装置(426.95μg/m3)>酚精制装置(410.43μg/m3)>沥青焦装置(294.36μg/m3)>古马隆装置(278.73μg/m3)。4)4套装置排名前10位的物种对OFP的贡献率为96.24%~97.97%。苯、甲苯、间/对-二甲苯、乙烯和丙酮等是行业的关键活性物种。5)不同焦化生产装置VOCs排放特征物种不一,对OFP有贡献的活性物种也有所差异。酚精制装置对OFP贡献最大的活性物种为间/对-二甲苯,古马隆和沥青焦装置对OFP贡献最大的活性物种为乙烯,焦油萘装置首要活性物种为甲苯,建议根据研究筛选出的关键活性组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VOCs减排策略。控制焦化行业VOCs排放对OFP贡献,应优先考虑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不同装置区域特征污染组分的排放,如重点加强活性物料储罐呼吸气的收集处理、注重涉活性物料装置的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效果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