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2篇
  免费   1837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379篇
废物处理   252篇
环保管理   318篇
综合类   3280篇
基础理论   891篇
污染及防治   818篇
评价与监测   479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5年   117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采集微表层水,使用自行研制滚轮式取样器,能有效地采集微表层水50-100μm厚度。调查研究表明,在珠江河口微表层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富集系数在1-3左右。测定有机物中DOC占重要组成部分,其中DOC占TOC的70%左右,C:N的比值从微表层到次表层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灿辉 《环境与开发》1994,9(2):252-253
本文应用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技术对NaN_3和K_2Cr_2O_7进行诱变性研究,结果表明:NaN3和K_2Cr_2O_7能明显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增高,并且浓度越高,微核率越高。说明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技术是研究和监测环境诱变剂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微电解接触氧化系统中,研究了2-氯酚的降解特性和机理。在酸性溶液中,2-氯酚的降解效率比其在中性和碱性溶液的高。向其中加入活性炭,由于表面催化的作用使得2-氯酚更易降解。溶液中的溶解氧参与电极反应并促进2-氯酚的降解。降解产物有1,2-苯二酚、丙三醇、草酸和乙酸。通过对中间产物的分析,提出了2-氯酚可能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工程的特点和环境监理的现状;结合填埋场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实践,分析并总结了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要点,即制订切实的监理方案,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做好巡视、旁站监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作物中15种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15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在0.003 8~0.079μg/kg之间,空白加标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9%~11.7%之间,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9.3%~115.3%之间.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8.
辽宁矿种繁多,矿山固体废弃物产出量巨大。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矿山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影响遥感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矿山固体废弃物调查对象与内容、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并分析了辽宁矿山固体废弃物产出量及矿山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是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项重要应对措施,与节能减排相比,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可持续等优点。近年来,世界各国就林业碳汇问题不断达成共识,国际与国内碳汇市场发展迅速。开展碳汇造林不仅有助于我国实现既定的碳减排目标,同时顺应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趋势,有望让造林者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实现经济收益。为了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碳汇造林",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对森林碳汇的产生背景、作用机制以及在我国开展碳汇造林工作的意义和前景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淀粉微球(cross-linked starch microsphere,CSMs)对Mn+(Cu2+、Cr3+、Pb2+)的静态吸附行为。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微球及其吸附产物进行表征,分析讨论了3种金属原子结构,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08K时,Cu2+、Pb2+和Cr3+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是2.43、0.30和0.27 mmol/g,CSMs对Cu2+离子吸附能力最强,并且其通过物理吸附、配位吸附方式吸附Mn+,并得出引起微球吸附能力大小可能与金属离子电荷、离子半径和外层电子排布的差异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