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篇 |
免费 | 1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篇 |
环保管理 | 55篇 |
综合类 | 363篇 |
基础理论 | 57篇 |
污染及防治 | 20篇 |
评价与监测 | 166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南岛地表水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于2004年的海南岛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对全岛的地表水进行了区域调查取样,分析测试了24项指标(部分样品增加测试12项)。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指标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体水质标准,只有Hg和总氮存在区域性的超Ⅲ类水体水质。经对样品的聚类分析研究表明,全岛地表水样品主要分为4类,分别反映了地表植被、海水入侵、灌溉水田排水、矿山废水排放对地表水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依地表水样品所处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按一定顺序对样品进行编号赋值(沿海的土地视为"海洋利用方式"),该赋值与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样品类别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280,表明海南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地表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海南岛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保护和提高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3.
对纳氏试剂光度法进行了改进,水样取样量改为10ml,在不改变反映体系pH值的前提下,纳氏试剂的用量改为0.10ml.改进法的校准曲线相关数γ>0.999,最低检出限0.03mg/L,显色体系在90min内稳乏,RSD<5%,加标回收率为91.6%~104%.通过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比对实验表明,改进法与标准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十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呼和浩特市十年来河流水质监测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挥发酚、汞、铅和石油类七项指标,运用水质综合指数法(P法),分析呼和浩特市地表水十年来的变化趋势及污染特点,提出了治理地表水污染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分析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归纳总结了地表水中无机元素和有机物污染物的最新分析方法。通过整合优化,分析地表水109项指标由原来的80余种精简至32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铀在地表水中的主要迁移形式及其沉淀条件的模拟计算——以四川沱江流域绵远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沱江流域绵远河地表水系中化学成分分析,考察了铀及其他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地表水系中U的迁移形式,及水体中不同U络合物的活度及比例.结果表明,地表水中铀主要以UO2(CO3)2-2形式迁移和存在,其次为UO2(CO3)0、UO2(CO3)4-3和UO2(OH)2.沱江流域绵远河水系自上游至下游各样品中U络合物活度百分比组成基本相同,U的溶解和迁移形式类似,物化性质(温度、压力、pH值、Eh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对影响U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的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铀在表生水体中的沉淀条件,较高的pH、Eh值将有利于U络合物在水系中稳定存在和迁移,而较低的pH、Eh值将会使水系中的U发生沉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固相膜萃取对地表水中有机氯农药(OCPs)物质的提取效果,并与液液提取法(LLE)进行比较.建立了固相膜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地表水中20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结果表明:当萃取膜为HLB膜,洗脱液溶剂为丙酮和正己烷,萃取效果最理想,20种OCPs的回收率稳定在74.1%~94.3%之间,固相膜萃取法与传统液液提取法相比,既提高了萃取效率同时又减少了有机萃取溶剂的用量.该法检测实际样品时,同时加入2种内标指示剂对方法的性能进行了验证,2种内标示踪剂的回收率分别为71.6%~94.8%和69.9%~109.5%,样品中20种OCPs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