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介绍了CALPUFF模式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应用尺度、适用范围、气象与地形预处理、特殊计算功能模块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综述了其模式验证及在国内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模型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MS-Urban大气扩散模型和二重源解析技术联合模型在鞍山市尘源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MS-Urban大气扩散模型和二重源解析技术联合模型应用的基本步骤,并以鞍钢冶炼尘、焦化尘为例,进行了2种模型解析结果分析,为共线性严重的单一源类进行细类解析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气扩散模型的类型,以及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LAB、DEGADIS、ALOHA、ARCHIE等应急反应大气扩散模型,概述了当前国际上较为知名的HGSYSTEM系统、NAME系统、SAFER系统、NARAC实时操作应急系统、CAMEO系统、GASTAR系统、GASMAL系统的结构与应用进展。指出应加强应急反应大气扩散模型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健全应急反应体系,实现对突发性化学事故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德国"烟塔合一"类大气污染扩散模式,以及相关模式Austal 2000的应用方法,修正了气象参数以适合本地化应用。以天津某电厂为实例,将Austal 2000模式"烟塔合一"和烟囱排烟方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本地化修改后,Austal 2000模式适用于国内有关项目大气预测评价,但从环境影响角度考虑,"烟塔合一"相对于高烟囱排放方式没有明显优势,应用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海市市区、郊区典型主干道的气象条件、车流量、车型比例,以及CO小时质量浓度的监测资料,采用CALRoads模式中CALINE4和CAL3QHC模块,对郊区主干道和市区典型路口的适用条件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稳定的气象条件下,CALINE4模式在模拟周围相对空旷主干道附近的CO质量浓度时,具有较好的结果,将CAL3QHC模式应用于市区典型交叉口,可以得到同监测值相对吻合的模拟结果,但准确性低于郊区.应用CALRoads模型对未来城郊典型道路附近CO高峰小时质量浓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基于情景分析给出了减少交通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昌吉市地理环境特点,选用“大气扩散-沉积模式”,气象设计条件和扩散参数,建立起符合昌吉市特点的大气质量模型,并摸拟了TSP污染现状浓度。 相似文献
7.
付培健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8,11(3):1-5
考虑了平均风速与垂直扩散系数随高度变化的非高斯型模式;并利用兰州市西固区域发展环境评价试验资料求取大气低层平均风速与垂直扩散 分布,从而计算出垂上扩散参数σz;并与Pasquill-Gifford-Turner(P-G-T)扩散曲线方法和SurfaceSimilarityTheory(SST)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除强稳定F级1km以外的值,非高斯扩散模式的σz-倍;在其它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以小风和静风状态下连续点源的大气扩散模式为基础,采用与体源烟团的初始分布尺度相当的初始时间修正其扩散参数公式中的运行时间,从理论上导出了小风和静风状态下连续体源的大气扩散模式。该模式与现有的大气扩散模式体系完全相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小风和静风状态下连续体源引起的地面浓度的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9.
10.
运用大气扩散理论,得到了隧道内自然通风和纵向通风状态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扩散模型,并由隧道口PM10浓度、隧道截面积、隧道内风速,以及车流量和类型等参数,获得了整条隧道内的不同PM10浓度分布.模型表明,随着隧道深度的增加,PM10浓度逐渐增大.通过采用纵向通风的玄武湖隧道各参数,得到了3组不同条件下的PM10扩散模型,并用所得模型计算了隧道内不同深度处PM10的浓度.沿隧道不同深度测得的PM10浓度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实际测定值围绕计算值上下波动,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