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髟灰色聚类法对乌市和昌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就污染因子的权重问题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它方法处理权重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肯定了灰色聚类法对要权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并根据GB 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别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属性识别法对武汉市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用属性识别法评价的结果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的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密切值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密切值法是多目标决策中的一种优选方法,而多测点,多项目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一种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本文把此法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经过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适用,评价结果与实际环境状况一致。 相似文献
4.
5.
6.
层次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本文介绍的层次分析法,是当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已成功地在乡镇工业污染原因[1]调查等方面得到了应用。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各类繁杂问题,并能把人们主观的直觉、经验与客观的理性、规律及数学的逻辑推 相似文献
7.
物元分析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明慧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8(3):22-24
提出了利用物元分析综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新方法。阐述了物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评价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用物元分析综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方法可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近十二年(1997~2009)降水中化学组分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近12年(1997~2009)降水的化学组分分析,表明大气环境中的年际pH值在6.04~7.42间波动。∑阴离子所占百分比约为∑阳离子2倍。SO2-4和Ca2+分别是阴离子和阳离子中占比重最大的离子,直接影响降水的化学性质。近年来,SO2-4在阴离子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NO-3则逐年增加,说明乌鲁木齐市在控制燃煤型污染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而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加重,大气环境中各阴离子的组分比例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以XAD-2树脂为吸附介质的大气被动采样器,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设置6个采样点,进行了为期2年(2005年-2007年)的环境大气样品采集。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方法对HCB,HCHs,DDTs和PCBs测定。结果表明,平行样品的重现性良好,平均相对偏差为9%。POPs检测下限的范围为1.0pg/m^3-5.9pg/m^3。2年的年均值数据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和规律性。以XAD-2树脂为吸附介质的大气被动采样器能够便利地采集进而测定半年或一年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可以经济、有效地获得大气中痕量POPs的年均值。ρ(α—HCH)/ρ(γ-HCH)从成都到卧龙的上升的趋势反映的是传输过程中HCH的降解;而卧龙地区跨年度数据所反映出的ρ(α—HCH)/ρ(γ-HCH)下降趋势,可以归因于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