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
用八种淡水鱼类监测四种污染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鲢鱼、鲫鱼、鲤鱼、金鱼、鳊鱼、草鱼、鳙鱼和罗非鱼等八种淡水鱼类为试验生物,研究了丙烯腈、乙腈、硫氰酸钠和二甲基甲酰胺等四种污染物对这八种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和不同鱼类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丙烯腈、乙腈、硫氰酸钠和二甲基甲酰胺对八种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561964mg/L,34546346mg/L,10406782mg/L,655116194mg/L,八种鱼类对这些污染物的敏感性基本接近,常用的生物监测试验用鱼(链鱼和鲤鱼)可以较好地代表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3.
4.
5.
研究了Hg2+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在不喂食条件下死亡率对Hg2+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离散度较大,相关系数为0.813~0.894,48h-LC50值为0.006~0.016mg/L.在喂食条件下,可降低离散度,相关系数提高至0.918~0.986,死亡率和Hg2+的剂量反应关系可用线性关系描述,24h-LC50值为0.008~0.020mg/L.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试了硫氰酸钠、二甲基甲酰胺、乙腈和丙烯腈等四种石油化工废水中常见污染物对15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以考察不同时刻LC50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24、48和72小时的LC50(或EC50)与96小时的LC50(或EC50)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用24、48或72小时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代替96小时毒性试验结果,比较污染物的毒性大小,进行污染物结构活性分析,完成短期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实验室乙醛对鲢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乙醛对鲢鱼幼鱼的急性毒性48hLC50为14618mg/L,其安全浓度为1462mg/L。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4.5%氯氰菊酯乳油、10%苯扎溴铵溶剂和5%马拉硫磷溶剂3种杀虫剂对羽摇蚊四龄幼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处理羽摇蚊幼虫4天,随着杀虫剂浓度的增加,每天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氯氰菊酯对羽摇蚊幼虫的24h - LC50、48h- LC50、72h- LC50、96h- LC50分别为20.865、3.073、0.801、0.375mg/L,苯扎溴铵对羽摇蚊幼虫的24h- LC50、48h- LC50、72h -LC50、96h -LC50分别为1.358、0.201、0.024、0.013mg/L;马拉硫磷对羽摇蚊幼虫的24h- LC50、48h - LC50、72h- LC50、96h - LC50分别为15.393、3.343、0.613、0.305mg/L.苯扎溴铵对羽摇蚊四龄幼虫的毒性最高,其次为马拉硫磷,氯氰菊酯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9.
10.
以常州市典型城市黑臭水体神童浜为对象,采用小球藻和大型溞作为急性毒性测试手段,对整治前、后神童浜4个点位的上覆水和孔隙水的毒性效应进行了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后神童浜上覆水水质明显改善;上覆水在整治前、后对小球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反而呈促进作用;对黑臭水体的整治降低了上覆水和孔隙水的生物毒性,但整治后的上覆水仍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且孔隙水对水生生物仍具有一定的毒性风险。提出,利用生物毒性测试能反映出黑臭水体整治前、后的毒性变化,可应用于对黑臭水体整治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