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7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27篇 |
综合类 | 203篇 |
基础理论 | 39篇 |
污染及防治 | 38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品种新型氮肥相对常规施肥其氨(NH3)和氧化亚氮(N_2O)的减排效果,本文通过田间原位试验同步研究了夏玉米生长季氮肥施用后的农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以常规施肥(复合肥+尿素,CK)为对照,设置了5个肥料处理,分别为脲铵氮肥(UA)、稳定性复合肥料(UHD)、硫包衣氮肥(SCU)、脲甲醛复合肥(UF)和有机肥(OF),施氮量(以N计)均为300 kg·hm~(-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氨挥发和N_2O排放受环境因子影响,均与土壤WFPS呈显著负相关(P0.05),N_2O排放还与土壤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N_2O排放(F_(N_2O))主要取决于土壤硝态氮(x)含量的变化,而氨挥发(F_(NH_3))主要取决于土壤铵态氮(x)含量的变化.与CK相比,除了UA,其它肥料处理都降低了土壤的氨挥发,尤其是UF和OF处理减少了37%~43%.但对于N_2O排放,所有处理与CK皆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计算每种处理氨挥发和N_2O的气态氮损失总量,与CK相比,UHD、SCU、UF和OF分别减排了9%、5%、30%和23%,而UA增加了3%. 相似文献
2.
3.
4.
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中后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中发生的挥发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迁移过程。本文以柴油为石油污染物的代表,研究了温度及土壤质地对柴油挥发行为的影响。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纯柴油的挥发及柴油从四种不同土质的薄层土壤中的挥发试验,对柴油的挥发量与挥发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纯柴油及柴油在四种薄层土壤中的挥发量与挥发时间的关系均可采用二次多项式来拟合。通过对比经相近时间柴油从4种不同土壤表面的挥发后,发现柴油挥发量均大于从纯柴油时的挥发量。在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土壤中进行了柴油挥发试验,结果表明高有机质会抑制土壤中的柴油的挥发。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碳烟颗粒(PM)中可溶性有机组分(SOF)含量是其重要的特性参数,而真空干燥法可方便、高效、可靠地分析颗粒SOF含量,对其干燥条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采用模拟的柴油机颗粒,分析不同的干燥条件对模拟SOF(柴油、润滑油)挥发率的影响规律,得出模拟的SOF分析的最佳干燥条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真实柴油机颗粒SOF分析的最佳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220℃、干燥时间3 h、真空度98 kPa,得知SOF组分干燥的难易程度介于柴油和润滑油之间;同时,根据此干燥条件,分析了排气管末端采集的真实碳烟颗粒的SOF含量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农田常规施肥条件下的不同途径氮素损失特征,本文通过田间原位试验同步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氮肥施用后的农田N2O排放、NH3挥发、氮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肥为基肥,尿素为追肥,基追肥氮素水平均为150 kg·hm-2的条件下,整个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系数为3.3%,NH3挥发损失率为10.2%,氮渗漏和地表径流损失率分别为11.2%和5.1%.此外,基肥施用以氮素渗漏损失为主,而追肥氮素损失以氨挥发和渗漏为主,表明不同途径化肥氮素损失主要受氮肥品种影响,玉米季追肥可改用低氨挥发氮肥品种以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7.
运用密闭气室通气法测定了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田lysimeter实验中肥料施用后的稻季氨挥发动态变化和总损失量,并使用Jayaweera-Mikkelsen氨挥发模型验证了测定结果.田间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后的氨挥发显著不同,在水稻生育期普通尿素的氨挥发损失达施入N量的29%~35%,不同施N水平间差异显著;而不同用量的控释尿素的氨挥发损失则相对一致,仅为施入N量的5%.模型高估了生育期的氨挥发总量,特别是在普通尿素高挥发时期造成了较大偏差.对尿素处理,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率为2.95~4.19;对控释尿素处理,预测值对实测值有正负偏差,比率为1.19~1.40.运用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级数商评价了模型的实用性.通过灵敏度分析,对模型中的参数NH 4-N的浓度进行了修正,引入了限制条件.修正后的模型能够很好地满足对高挥发量的预测,模拟结果比率为1.12~1.28.实测田面水中的NH 4-N浓度不能代表模型中参与计算的实际浓度,可能原因是藻类活动对NH 4-N浓度和氨挥发过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喷灌和沟灌方式对农田土壤NH3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16和2017年传统灌溉(沟灌)和节水灌溉(喷灌)方式氨(NH3)挥发的季节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对NH3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H3挥发速率的峰值出现在施用氮肥后1~2周,喷灌有效降低NH3挥发峰值,喷灌和沟灌的NH3挥发速率峰值在2016年分别为2.67kg/(hm2·d)和11.11kg/(hm2·d),2017年分别为2.42kg/(hm2·d)和11.73kg/(hm2·d);马铃薯生长季NH3挥发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挥发高峰主要发生在7~8月,追肥期高于基肥期.2016~2017年农田土壤NH3累积挥发量均表现为喷灌<沟灌,与沟灌相比,喷灌分别减少58.15%和43.55%.NH3挥发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体积含水量、NH4+-N、NO3--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某乡镇大气中毒害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济较发达的某乡镇大气的毒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表明,该镇城区及其较发达的乡村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大气中主要存在苯系物、萘、氯代烃等毒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个别样品的苯乙烯含量高达14.50μg/m3,此值已超过中国居住区最高容许浓度.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