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秸秆燃烧是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排放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对该来源VOCs排放量的可靠估算是在区域或城市范围内进行排放效应分析和污染控制的重要前提.根据2005~2011年武汉市农作物的总产量,采用排放因子分析法估算了武汉市及主要6个农作物产区的秸秆燃烧VOCs的排放量,并分别计算其耕地排放强度(I c)和区域排放强度(I r).结果表明,武汉市2005~2011年年均秸秆燃烧VOCs排放量约为(3 163±139)t,I c和I r分别为(1.52±0.06)t·km-2和(0.37±0.02)t·km-2.粮食类和油料类农作物秸秆燃烧是主要的排放源,需优先控制7大类21种VOCs物质.武汉市分区VOCs排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东西湖区,前4个区的排放总量占到武汉市的近九成.江夏区、汉南区、黄陂区和新洲区应作为秸秆燃烧VOCs排放的优先控制区,尤其是能作为全国代表性的江夏区,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进行区域或城市范围的秸秆燃烧产生污染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价时,该污染物的I c和I r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基础数据.最后,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秸秆资源综合循环经济利用是解决区域或城市范围内秸秆燃烧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主要受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SVOCs)的污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大,在环境中容易迁移,土壤被挖掘和扰动时,土壤中VOCs很容易形成短时间内的相对较高浓度释放;如果施工人员没有进行适当防护,极易产生健康危害.本研究通过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管采样技术相结合,研究污染场地修复开挖过程中气态污染物的分布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在场地开挖的主导风向上,气态污染物浓度分布随距离而下降,并呈现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的特征.监测结果可以用多个高斯烟团的叠加来拟合.本研究结合工业场所职业健康与安全有关限值,推导污染土壤修复开挖现场安全区域划分的方法,并提出相应分区的个人安全防护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甲苯作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代表,利用连续进气动态实验装置,研究光助芬顿反应降解气体中甲苯的作用.考察了芬顿试剂溶液初始p H、H2O2浓度、Fe2+浓度以及甲苯初始浓度对降解甲苯的影响,并利用在线质谱和色谱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加快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显著提高了气体中甲苯的去除率;p H=3.0、H2O2浓度为20 mmol·L-1、Fe2+浓度为0.3 mmol·L-1的条件下,甲苯去除率最高;当甲苯初始浓度为260 mg·m-3时,去除率能够达到98%;光助芬顿反应催化降解气体中甲苯实验未检测到CO2之外的中间产物,CO2产率分析表明去除的甲苯全部转化为CO2.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公布实施以来,各重点区域、省(市)及相关环保部门纷纷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方案,其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减排与控制已经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为更好应对我国当前大气污染形势,推动行业排放治理,促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减排与控制,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骆永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3):F0002-F000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产业转移”政策落实步伐的加快,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正面临着重污染行业的大批企业关闭和搬迂问题,导致城市出现大量遗留、遗弃场地。我国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的重金属、石油烃、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8.
在线气相色谱测定园区中特征污染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已逐步在国内监测实际中得到应用,在线气相色谱的应用使挥发性有机物的实时、连续监测成了可能,有效改善了实验室监测数据的滞后性,减少了样品采集、储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结合常州市某化工园区大气特征污染因子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了在线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和过程。通过特征污染因子标准曲线的建立和比对试验,说明了在线气相色谱环境监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浙江发酵制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分析了浙江省发酵制药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识别出了发酵制药行业使用的主要有机溶剂,其中丙酮、乙酸乙酯、甲醇和乙醇是该行业使用频率最高的4种有机溶剂,并得到了行业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成分谱。评估了发酵制药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并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从发酵制药企业内部污染防治、完善行业环境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发酵制药行业污染防治的基本对策和制订地方发酵制药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