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在基本掌握南京市各类污染源排放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南京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2005年1月南京市一次较为典型的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重污染发生时重点污染源对城区主要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北工业区与主城区毗邻,而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在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对主城区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值具有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作为改善城市景观用水纳入河道,可其对地下水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通过构建区域地下水数值模型,应用质点追踪技术,计算出永定河补水区在河湖受水后地下水5 a 运移1.47 km、20 a 运移6.32 km,年均运移0.32 km。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依据地下水运移轨迹,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将研究区划分为核心监控区、二级监控区和控制监控区3个地下水监测分区,并提出各分区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原则及布设方式,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杭州市气象局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杭州市2011—2012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各一天的污染天气进行分析;同时选取2012年夏季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容易发生轻度污染的天气类型主要有4类:高压前部、高压底部、高压控制和高压后部;500 h Pa高空系统稳定,受西南气流影响,850 h Pa有暖平流,1 000 h Pa风速较小时,容易造成污染物的积累,发生空气污染现象。WRF模拟结果显示,当杭州市为偏北风且风速较小时,容易发生空气污染事件,当为偏南风且风速较大时,空气质量一般较好。温度层结分析发现,当近地层以及高空出现较为深厚的逆温层且低层温度层结呈现中性或者稳定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物容易在底层积累,出现近地层空气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6.
使用WRF Chem模式模拟分析2014年4月16日—18日一次上海市大气污染过程,探究交通减排对该市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较为成功地再现了污染过程中天气形势及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 PM2.5浓度模拟与观测结果IOA达到065。研究时段内交通减排使上海市PM2.5质量浓度平均减少 329 μg/m3,虹口凉城监测站受到交通减排影响最大,对小时平均质量浓度的最大影响超过26 μg/m3,超过此站PM2.5浓度的13%;PM2.5浓度越高,交通减排对上海市PM2.5浓度的影响越显著;交通减排对上海北部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船舶废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掌握大连周边海域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大连海域船舶排放对大连市大气环境的影响,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监测数据,采用基于功率的动力法估算出2018年大连海域船舶排放清单,并利用WRF、SMOKE、CMAQ空气质量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1月、4月、7月、10月船舶排放对大连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大连海域船舶共排放SO2 7 606.23 t、NOx 30 990.13 t、PM10 1 212.02 t、PM2.5 969.58 t、CO 3 339.10 t、HC 1 414.63 t、CO2 2 546 299.67 t。其中,客船、散货船、油船和多用途船的排放占比较大,排放区域主要集中在大连湾、大窑湾附近及周边航道。受气候因素影响,不同月份的船舶排放对大连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同,其中,1月、4月和10月受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是旅顺口区和金州区,而7月受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是甘井子区。 相似文献
8.
受构造、地层等复杂地质情况综合影响的岩溶地区地下水,其溶质运移及流场模拟向来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中的难点。以贵州省松桃县某锰矿尾矿库为例,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质模型,概化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软件FEFLOW进行流场拟合。在此基础上,模拟特征污染物锰及氨氮的弥散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做任何防渗处理的情况下,特征污染物将在F201断层、地层产状等边界条件的影响下汇入地下暗河,最终流入地表水系及地下水系,流向东部的松江河。因此,必须对锰矿尾矿库采取防渗措施,从而降低其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通过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对大连市2015年8月近地面臭氧(O_3)污染进行模拟,探讨了O_3及其生成前体物(NOx和VOCs)的来源,O_3生成控制区,并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对前体物排放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本地NOx排放对大连地区的NOx浓度贡献占90%以上,本地VOCs排放对大连地区的VOCs浓度贡献占80%以上,而本地NOx和VOCs排放对大连地区O_3浓度贡献仅占29%;大连市整体上为VOCs控制区,控制VOCs能有效降低O_3污染,还能有效削减O_3的峰值浓度;通过敏感性分析结果计算得出,削减大连本地工业源VOCs和民用源VOCs能够有效降低大连地区O_3浓度,削减10%的工业源VOCs能使市区O_3平均浓度降低2%左右,削减10%的民用源VOCs能使大连市区平均O_3浓度降低1%左右。建议NOx与VOCs削减比例为1∶2,对大连市O_3和PM2.5污染进行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省控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SO2、NOx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与空气质量模式CALPUFF耦合,模拟11月典型气象条件下, SO2和NOx的扩散传输过程,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省控工业污染源排放对特定区域(主要针对2010年亚运场馆)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受典型风速的影响,SO2和NOx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浓度高峰值主要出现在晚间至凌晨时段,而浓度低峰值主要出现在白天至中午时段。受污染源分布、排放高度和风向的影响,荔湾区和越秀区污染物浓度较高,且在广州西南部形成较明显的污染带;且这些省控污染源对南沙体育馆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 研究结果对广州空气污染来源分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