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篇 |
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17篇 |
综合类 | 126篇 |
基础理论 | 12篇 |
污染及防治 | 28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
本文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磷酸活化法制备高效活性炭吸附剂,研究固液比、磷酸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制备条件是磷酸浓度为40%、固液比为1∶3,活化温度为400℃、活化时间为60 min,此时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活性炭产率及比表面积分别为273.2 mg/g1、210.89 mg/g、60.83%和1 677.910 m2/g。同时,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原料及磷酸浸渍后的碳化过程,并分别使用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表面结构及表面官能团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过氧化氢与三维电极的协同作用,以罗丹明B模拟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索了填料配比、外加电压、过氧化氢投加量、初始废水pH值、染料初始浓度等单因子对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该法处理罗丹明B模拟废水的效应。结果表明,过氧化氢与三维电极在处理罗丹明B模拟废水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外加电压=20 V,初始浓度=100 mg/L,填料配比=2:1(活性炭:铁屑),过氧化氢投加量=15 mL,初始pH=4.5~4.9时处理效果较好;由正交试验分析可得,5个影响因素对系统色度去除率影响主次顺序为:模拟废水初始pH值>外加电压>过氧化氢投加量>填料配比>初始浓度;5个影响因素影响COD去除率的主次关系为:初始浓度>过氧化氢投加量>外加电压>填料配比>模拟废水初始pH值。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线路板厂络合铜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模拟该厂络合铜废水处理的工艺条件,采用硫酸亚铁和硫化钠相结合的化学沉淀法进行小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影响络合铜废水处理效果的各因素的重要性顺序依次为pH、PAM、FeSO.47H2O、LIME、Na2S;处理500 mL络合铜废水的最佳的操作条件是废水初始pH为3.0、0.4 mol/L FeSO.47H2O的投加量为4.0 mL、1.4 mol/L Na2S的投加量为2.0 mL、2 mol/L的LIME的投加量为5.0 mL、2 g/L PAM的投加量为4.0 mL,此时废水中铜的去除率达98.4%。将最佳工艺参数应用于工程实践,处理后废水中铜离子的含量为0.34 mg/L,铜离子的去除率达97.8%,远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规定的铜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0.5 mg/L。 相似文献
5.
6.
测定了舟山高浊度海水悬浮物的粒度分布,分析了高浊度海水自由沉降特性,选用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3种混凝剂,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高浊度海水进行混凝沉淀对比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舟山海域悬浮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用自然沉降的方法是很难去除;各因素对浊度去除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慢搅时间>慢搅速度>快搅时间>快搅速度;对于高浊度海水混凝除浊最佳水力条件为:快搅时间为2 min,快搅速度为300 r/min,慢搅时间为15 min,慢搅速度为60 r/min;聚合硫酸铁是较理想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范围在15~25 mg/L,对浊度去除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CgSO1、CgSB2、CgO5和SPOP2这4株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geophilum Fr.(Cg)]的培养基配方分别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来源不同的Cg菌株对培养基组分需求存在一定差异,碳氮源、微量元素、无机盐以及维生素都不相同,CgSO1、CgSB2、CgO5对葡萄糖和麦芽汁的混合C源以及牛肉浸膏利用最好,SPOP2对麦芽汁以及酒石酸铵的利用最好,适量的微量元素、无机盐以及维生素B1会促进Cg的生长.经平板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可应用到液体培养中,这4株Cg菌经液体培养后菌丝产量分别达到了13.2、12.4、18.9和15.1g/L,均可满足液体发酵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混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混合菌MBFH,研究了各种条件对混合菌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MBFH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8.0、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基含糖量2%、相对接种量15%,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到88%.图5表4参9 相似文献
9.
10.
以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实验室富集的甲烷八叠球菌浓缩物作为接种物,用10L反应器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得到了含甲烷八叠球菌为2.31010个/mL扩大培养浓缩物.设计正交试验,以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菌球的成球性、菌球在产气高峰时的沉降性、产甲烷活性、寿命为指标,选择出聚乙烯醇(P)、海藻酸钠(A)和充填物(F)混合包埋载体的最佳配比P8A1F40,P8A1F40法制备的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成球容易、具有高的产甲烷活性、良好的脱气性和沉降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发酵过程中不胀、不黏)和较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