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22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水生植物对氮、磷、重金属及有毒有机物等各类污染物的清除作用及其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实践,同时对水生植物在废水处理和湖泊治理方面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实际工程应用案例为例,研究分析了稳定塘系统对于黑臭水体的处理效果。对项目运营期间监测采样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塘系统对于进水浓度低于20mg/L的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对NH3-N、TP和TN均具有一定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均能够满足设计出水水质的要求,NH3-N、TP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28%、76.02%和27.49%。稳定塘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具备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测站用隔热蒸发器测定水面、水生植物、盐水蒸发,只代表测站这个小环境;用更简便的仪器靠近湖泊观测,与测站同步资料相对照;最后把测站资料转移到湖面上。  相似文献   
5.
陈秀琴  丁旭 《四川环境》2006,25(3):64-66,76
姚北平原河网水体榨菜废水污染严重,根据废水的排放特点,分卤水落水前、卤水落水期和卤水落水后3个典型时段对河网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其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基于榨菜废水排放的分散性和不定期的特点,提出人工湿地系统治理榨菜废水污染的方案设想,并就工艺流程、耐盐型水生植物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植物恢复是水体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一个关键,而人工快速大面积恢复沉水植物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淀山湖318国道近岸水域生态带内,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种植、箩筐覆土种植、纱布包裹覆土种植、编织袋覆土种植和竹签扦插法对水生植物进行种植。通过实验得出,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种植的芦苇存活率比用箩筐覆土种植的存活率高;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竹签扦插法种植的狐尾藻存活率比其他几种种植方法的存活率高,几种种植方式下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试验了某种巨型水生植物及藻类,如水葫芦、铜绿微胞藻、镰刀形栅列藻、小球藻及紫茉莉属衣藻等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评价它们在废水处理中的潜在作用。试验废水为 Varanasi 市的城市污水与1200家小型工业的混合废水。研究分三个阶段:先用风信子水培,接着进行藻类处理,最后用风信子二次水培。在第一阶段,10枝风信子植物在污水槽中生长15天;在第二阶段,藻类在污水槽中培养5天;第三阶段,再次用风信子水培9天。经三个阶段的处理,污染物量大幅度减少,溶解氧增高至70%,各种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BOD96.9%,悬浮物78.1%,总碱度74.6%,PO_4-P 89.2%,NO_3-N 81.7%,酸度73.3%,NH_4-N 95.1%,COD 77.9%,硬度68.6%,大肠杆菌99.2%。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工湿地建设与维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全面考量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水生态恢复的影响,提高人工湿地整体效果,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工湿地水生态污染及治理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水生态恢复的影响,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季节性明显及注重...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构建水下生态系统是水体生态净化技术的重要标识。文章基于国内外水下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相应的成功构建案例,综合评述了水下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式,分析了水下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思路,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建议;同时归纳了不同种类的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提倡水下生态系统的构建应符合因地制宜、就近取材的大原则,在保护水体生态的基础上符合经济、环保的发展理念。实践证明,在水下生态系统动、植物的协同作用下,系统的成功构建不仅可以改善水质状态、丰富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解决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内涝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具备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湿地重建过程中植物、土壤和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湿地重建2 a后植物种类增加了11种,芦苇、菖蒲和香蒲3种植物的高度、生物量在第2个生长季明显高于第1个生长季节,植物生物量分别增加到原来的13、1.5和1.4倍.湿地种植区土壤有机质总体上是降低的,土壤全氮含量从1?500 mg/kg降低到850 mg/kg(p<0.01),土壤全磷在试验期间略有增加.对重建湿地12种水质指标分析表明,夏季湿地出口源水溶解氧高于进口源水,出口源水总氮、叶绿素a、藻类计数3种水质指标均低于进口源水,说明重建湿地水质在夏季出口源水优于进口源水,水质得到改善.研究表明,湿地植物群落重建成功,生物多样性增加,重建湿地在改善和保持源水水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