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完全免费   16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研究现状及健康效应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综述了大气尘(TSP、PM10、PM2.5)的研究现状,重点围绕TSP、PM10、PM2.5的物理特征、化学组成(有机组成、重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及其各化学形态分布)及其源解析进行描述,也提及了大气颗粒物与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的来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和燃油尘。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各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占36.57%、土壤风沙尘占16.07%、二次粒子尘占12.33%、工业粉尘占10.29%、生物质燃烧尘占6.07%、燃油尘占3.84%、其它占14.84%。其中建筑水泥/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主要来源。实验表明,在缺少源成分谱时可以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大气PM10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于2004年在北京市定陵、车公庄、古城、亦庄、房山和奥体中心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10环境样品,针对北京市颗粒物主要排放源采集土壤尘、建筑水泥尘、燃煤等污染源PM10样品,分别对其中的无机元素、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测定。采用代表北京市颗粒物主要排放源PM10组分特征的成分谱,利用CMB受体模型对PM10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PM10的最大来源为土壤尘,其它贡献源类依次为燃煤排放、机动车/燃油排放、二次粒子(SO42-、NO3-和NH4 )、建筑水泥尘。污染源贡献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存在一定的地域变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可吸入颗粒物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对其研究是当前国际大气化学界的研究热点。纵观国内外有关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进展,主要是围绕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及解析技术、基本特性、采样及分析方法、对人类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用于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源解析的主要定性、定量方法、并对其优缺点作了总结。比值法多用于定性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法(CMB)要求源的成分谱较全面,而多元统计法则要求输入的数据较多。由于缺乏各污染源较完整的PAHs成分谱,且PAHs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CMB法难以广泛推广,而多元统计法对源成分谱,且PAHs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CMB法难以广泛推广,而多元统计不对源成分谱要求低,且不需要考虑PAHs的降解,因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城区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受体模式的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对南京市城区7个环境监测点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进行污染源的源解析,得出4类主要污染源对TSP的平均贡献率,建筑尘39.8%、煤烟尘25.7%,土壤尘19.2%,冶炼尘1.8%,同时,对该市城区的地面尘也进行了源解析,表明地面尘与环境中TSP的构成相近。  相似文献
7.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应用研究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对化学质量平衡模型、二重源解析技术、主因子分析、正矩阵因子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受体模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单颗粒源解析方法、有机物示踪技术和扩散与受体模型联用技术等受体模型新技术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PM10组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成分谱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出并采用在机动车尾气检测线上采用稀释通道采样器随机采集机动车排出PM10的采样方法。采集了591辆轻、重型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排放PM10,测试并分析了颗粒物的27种组分。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颗粒物PM10中含量丰富的组分为OC、EC、NH4+、NO3-和SO42-;柴油车排放PM10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为49.08%,是汽油车(38.38%)的1.3倍,汽油车的OC/EC(2.36)是柴油车(0.78)的3倍;汽油车排放PM10中的二次转化产物(SO42-+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9.37%,是柴油车(3.57%)的5.4倍;汽油车排放NH4+是柴油车的5.3倍。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大气降尘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2005年春季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样品中的正构烷烃。结果表明,降尘中正构烷烃主要有2种类型,一种是后峰型,以C29为主峰碳,大于C25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碳优势指数(CPI)为1.25~1.40;另一种是双峰型,分别以C29,C20,C19,C15为主峰碳,在C25或C27后有明显的奇碳数优势,CPI为1.26~2.35。研究区内不同区域降尘中正构烷烃分布有明显的变化,相对清洁区正构烷烃分布为后峰型,主要来源于燃煤、高等植物的不完全燃烧。工业区、商业区、商业居民混合区正构烷烃分布属于双峰型,既有高等植物蜡的输入,也有汽车尾气、石油化工的输入,且人为源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研究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年来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的方法,包括化学质量平衡法、因子分析法、稳定碳同位素法和比值法等,重点评述了方法的理论基础、适用条件、应用状况和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情况分析了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认为因子分析法与多元统计方法结合使用是当前我国PAHs源解析的最适用方法,可以实现对源贡献率的定量分析,与GIS技术结合应用,能实现PAHs源的空间统计分析,反映污染源影响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