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24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2008年11月18~25日期间珠三角地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外场观测数据,验证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中两种SOA化学机制——VBS(volatile basis set)和SORGAM(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model)对珠三角SOA的模拟效果.VBS机制考虑了更为广泛的SOA前体物和化学老化过程,SOA模拟值更接近观测值,能合理反映SOA观测值的逐天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和相关性分别是-4.88μg·m-3和0.91,而SORGAM机制的分别为-5.32μg·m-3和0.18.利用VBS机制模拟区域内SOA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SOA浓度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特征,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时段.受到输送和臭氧区域分布的影响,各城市SOA浓度差异显著,下风向的城市(如中山、珠海、江门)SOA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2008年秋季珠江三角洲污染气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2008年10月15日至11月20日珠江三角洲从化、广州、开平三地的加强观测资料,分析了加强观测期间珠江三角洲的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造成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的天气形势可分为冷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高压脊控制型3类.冷锋前部型易造成珠江三角洲中部和东北部污染;高压底部型易造成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污染;高压脊控制型易造成珠江三角洲局地性污染.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污染与盛行东北风且日平均风速小于2m/s有密切关系,大部分时间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出现污染,是由于污染物沿着主导风向输送并累积造成.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污染简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降水常规监测数据资料为依据,简要分析了该地区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年度变化情况,并对酸雨的危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酸雨污染依然严重,降水酸度与二氧化硫污染等因素有关,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采用较快速、简便的方法,用GC/ECD对珠江三角洲几个城市中的污水及深圳河、大沙河中的有机氯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探查及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有机氯农药尽管已停止生产多年,但在污水及河水中仍有残留,其中DDT及其衍生物DDE含量在0.02-0.50μg/L范围内;BHCs在0.04-0.72μg/L范围内。氯苯类化合物及PCBs在污水及河水中也被检出。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代表性区域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的趋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比较,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稳中有降,土壤速效氮(NO_3~--N)、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已达丰富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但仍偏低,土壤有效镁、硼、钼仍严重缺乏,部分土壤有效硅、锰缺乏;伴随大量水田改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而产生的耕作制度变化、利用强度增加以及相应的化学氮、磷肥料过量投入、蔬菜地施用石灰等管理措施等,是导致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和产生新的养分非均衡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被动采样观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UF被动采样装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大气中有机氯农药主要是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及氯丹(Chlordane),其中DDTs约占总OCPs的54.5%;香港大气中农药残留主要是氯丹和DDTs,氯丹约占总含量的51.3%.珠三角地区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空间分布差异明显(580—5500pg·m-3),香港平均浓度远远低于广东省.另外,广东省仍有工业DDT在使用,造成广东省大气中有“新”的工业DDT输入;而三氯杀螨醇是香港大气中DDT高含量的重要来源;广东省和香港HCH主要源于林丹使用的残留,香港的Eastern及Tsuen Wan源于工业六六六使用的残留;珠江三角洲所有采样点的HCB含量较低,大气中HCB少量残留可能是HCB作为药物中间体的化学合成及HCB在大气中长距离传输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对环境气象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珠江三角洲珠海、中山、东莞、广州、深圳5个城市气象站1973~2008年常规气象资料,利用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快速发展期、经济发展稳定期)对城市温度、风速、风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城市环境气象要素变化的差异与城市发展程度相关.城市平均温度变化率与城市化推进速度成正比,风速变化率与城市化进程成反比,主导风向出现频率随城市化下降.这些结果可归纳总结为定性的概念曲线.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珠江三角洲一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11年10月18—25日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重污染区域集中在西部,后期向中部转移,PM10为首要污染物.针对本次空气污染过程的研究发现,此次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过程主要受大尺度冷高压活动的影响,一直为下沉气流所控制,500 m以下近地层风速很小,边界层高度较低,存在贴地逆温层,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PM10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且与风速和温度的相关性存在滞后性.稳定天气形势、大范围下沉气流、近地层静小风和贴地逆温是导致这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原因,PM10浓度增加导致珠江三角洲能见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养殖鱼塘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主要养殖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用电感藕合等离子质谱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肇庆、广州、惠州和茂名4市14个样点沉积物中7种元素的水体及底泥总量,并对底泥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养殖鱼塘水体中Cr质量浓度范围是nd-0.1011 mg·L-1,超标率为7.1%,Cu质量浓度范围为nd-0.1438 mg·L-1,超标率为64.3%,As质量浓度范围是0.0112-0.0812 mg·L-1,超标率为24.1%,Hg质量浓度范围是0.00004-0.00458 mg·L^-1,超标率为35.7%,Pb质量浓度范围为nd-0.0973 mg·L^-1,超标率为6.8%,其余Ni、Zn和Cd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nd-0.0218、nd-0.0232和nd-0.00319 mg·L^-1,均未超渔业水质标准;底泥中重金属元素Cr、Cu、Zn、As、Hg、Cd和Pb的平均值分别为83.86、46.19、242.16、32.38、0.64、1.00和60.06 mg·kg^-1,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Zn>Pb>As>Cu>Cr,其中,Cd污染程度为中-强,是底泥污染最严重的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生态风险均值排列顺序为 Hg>As>Cd>Pb>Cu>Zn>Cr。对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率最大的元素为Hg、As和Cd。4个市底泥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比较,惠州(290.13)>广州(240.54)>茂名(193.23)>肇庆(116.40)。Hg和Cd是该水域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大气干沉降金属元素浓度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珠三角地区137个大气干沉降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和来源进行了分析。金属元素几何平均浓度高低依次为Fe>Zn>Mn>Pb>Cu>(Ni,Cr,Rb)>V>(Li,Y)>Co>(Cd,Cs)>Tl,其中Fe的浓度最高为31573mg/kg,Tl的浓度最低为1.0mg/kg,金属元素浓度主要与周边环境和当地发展类型影响有关,采样点位于工业区周边的金属元素浓度最高,城市居民区和近郊区次之,远离城市和工业地区的相对较低。富集因子分析表明Cd、Zn、Cu、Ni和Pb元素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污染严重;相关性分析得出Cu、Pb、Zn具有显著性相关,Cr、Ni分别与Mn、Co、Li、Zn显著性相关,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相同来源;因子分析得出Rb、Cs、Y、Mn、Ni、Li、Co主要受到土壤扬尘来源的影响,Pb、Cu、Cd及Ni、Cr与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密切相关,其中Pb元素主要受到燃煤和交通扬尘的污染,Cu和Cd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