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3篇 |
完全免费 | 871篇 |
专业分类
评价与监测 | 352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46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173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_(2.5)、PM_(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报告了 1 995~ 1 996年在中国的广州、武汉、兰州、重庆 4大城市 8个采样点 PM2 .5 、PM2 .5~ 1 0 和 PM1 0 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1 995年 PM2 .5 年均值浓度为 57~ 1 60 μg/m3,比美国 1 997年颁布的标准值 (1 5μg/m3)高 2 .8~ 9.7倍。PM1 0 年日均值为 95~ 2 73μg/m3。除武汉市 1个对照点外 ,其余 7个监测点的 PM1 0 均超过我国空气质量二极标准 (1 0 0μg/m3)2 8%~ 1 73 % ,比美国标准 (50μg/m3)超过更多 ,说明污染是相当严重的。用 XRF分析了 PM2 .5 、PM2 .5~ 1 0 中 4 2种化学元素 ,结果表明 ,燃煤、燃油和其它工业污染的元素 As、Pb、Se、Zn、Cu、Cl、Br、S在这些颗粒物中有明显富集 ,特别是在PM2 .5 中的富集倍数达数十倍至数万倍 ,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监测现状,包括检测方法、标准值以及污染现状等,内容涉及空气、水、沉积物、土壤和生物等介质。提出了中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问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POPs对环境安全性构成威胁的原因。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12类优先控制的"dirtydozen"的环境污染状况,并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全球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存在的量和来源。这些物质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在食物链上的生物累积和放大,也加剧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毒害作用。总结回顾了有关POPs的相关基础研究,并对将来继续深入研究和对环境监测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荒漠化类型划分及其数量化评价体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从我国荒漠化监测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包括气候区、外营力、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特征和荒漠化程度在内的多因素复叠式荒漠化分类体系;既可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重点监测,又可适用于大区域小比例尺的宏观监测的各荒漠化类型数量化程度判定指标体系和判定方法;适用于各级行政区的荒漠化水平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环境监测发展战略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介绍了中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环境监测发展面临的压力,提出了中国环境监测的发展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根据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通过分析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和差距,提出中国环境监测科技的发展思路和未来10年应优先研究的13个重点领域、32个主题项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刚装修不久的10套私人居室和5家单位办公室的室内空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甲醛、苯、NH3、NOx浓度超标,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甲醛22.0倍,苯3.01倍,NH3 2.58倍,NOx0.30倍。指出,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为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应从源头抓起,装修时尽量选用低毒或无毒的材料,装修后的居室或办公室要保持通风,以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进驻前请有关权威部门进行监测评估。另外可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以吸附一些有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突发环境事件与环境应急监测的定义与分类,详细介绍了环境应急监测中事前的技术贮备、事中的处理处置及事后的评估3个环节。指出环境监测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用最近四年的MODIS火点数据,通过相关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全国秸秆焚烧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秸秆焚烧最严重的区域一直分布在淮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平原,这是秸秆禁烧工作的重点;南部各省秸秆焚烧点密度较小,比较分散,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秸秆焚烧的主要时间,北方集中在夏秋季节,主要是小麦、玉米、油菜等的秸秆;南方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水稻、甘蔗、油菜等的秸秆。秸秆焚烧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最近几年基本无大的变化,秸秆焚烧面积在2002年~2005年期间逐年上升。文章结论反映了各地执行秸秆禁烧政策的效果,可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建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1):1-3
阐述了我国环境自动监测的现状,指出环境自动监测的发展势头迅猛异常,国产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发展前景广阔,而仪器设备标准化和监测系统规范化问题比较突出,建议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发展速度适度控制,重视自动监测信息建设与数据共享问题,加强监控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