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篇 |
完全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评价与监测 | 33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 1 #站 (十三陵站 ,清洁对照点 )和 5#站 (天坛站 ,居民生活区 )1 1 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水溶性钾 ,以表征秸秆焚烧颗粒物。 1 #站水溶性钾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1 .2 1 μg/m3,其中以1 998年 6月份浓度 (3 .0 7μg/m3)最高 ,是 5月份 (1 .0 2μg/m3)的 3倍 ;5#站水溶性钾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1 .94μg/m3,6月份 (4 .2 2 μg/m3)最高 ,是 5月份 (1 .97μg/m3)的 2 .1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1 998年 6月份麦收季节存在以秸秆焚烧为主的生物质燃烧现象 ,使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浓度水平升高 ,并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城市空气质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主要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的概念,分级浓度限值,空气污染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何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周报的发布,以及利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空气质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对采暖期间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天气形势对空气质量影响显著,两者相关性很好,可以针对不同天气型开展污染源治理.地面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风速越大,空气质量越好,但当风速达到7m/s时,可吸入颗粒物受开放源影响污染浓度会有所增加.大气稳定度的日变化影响空气质量的日变化;层结越稳定,空气污染越重,稳定层结一般出现在早晨4:00~8:00和晚间19:00~23:00. 相似文献
4.
王茜伏晴艳王自发王体健刘萍陆涛林陈渊段玉森黄嫣旻 《环境监控与预警》2010,2(4):1-6
介绍了上海市世博环境空气质量集合数值预报系统的框架,分析了各模式在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报及排放源污染贡献测算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开发多种预报手段、实施集合预报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基于韦伯-费希纳拓广定律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于韦伯--费希纳(Weber-Fischna)定律并加以拓广,指出空气污染物浓度成等比变化时,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程度成等差变化;应用‘等比赋值,等差分级'的指数标度法,确定出7项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NO2、CO和TSP在两种标准中各有一个级别的浓度限值差异稍大外,其余空气污染物的两种标准的相同级别浓度限值十分接近,从而为制订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为响应公众服务和环境管理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迫切需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率先在京津冀区域开展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测试。结合目前积累的预报经验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探索出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讨论了客观订正环节中大气扩散条件、污染源排放、物理化学过程和空气质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及系统建立、结果确定、天气控制形势分析和信息表述等基本原则,以期为各地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级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效果评估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搭建江苏省级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并测试了该系统对2013年夏季江苏省PM2.5质量浓度未来24 h预报以及7 d潜势预测的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江苏省的空气质量预报;所有地市的24 h预报效果均在合理范围内(平均分数偏差小于±60%且平均分数误差小于75%);7 d潜势预测效果比24 h预报效果略差,整体能准确把握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杭州主城区大气臭氧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利用2004年至2007年空气污染监测数据,比较现行API指数和修正后API指数的差异,分析修正后O3污染的变化状况,研究O3污染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O3作为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指标,对修正后API指数的影响很大。与现行API指数相比,4年来修正后API指数的污染率大幅度增加,并且各季节的污染率越来越接近,2007年污染率在25%左右。2007年各季节修正后API指数污染天数中O3污染天数所占百分比分别是春季为52%、夏季91.6%、秋季20.8%、冬季O3,未出现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