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3篇 |
免费 | 202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5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120篇 |
综合类 | 698篇 |
基础理论 | 201篇 |
污染及防治 | 31篇 |
评价与监测 | 41篇 |
社会与环境 | 88篇 |
灾害及防治 | 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本数据可以在现有的记录中收集,再通过现场调查并与当地居民和机构磋商来加以补充.分析应不仅考虑现有的条件,还应考虑在没有此项目考虑中的预期的趋势.影响分析可利用有关特别课题的详细信息,包括在公路建设、维护和运行中所涉及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人类和社会环境以及各项活动.可供选择方案的分析可利用许多正式的方法来区别、评定和比较不同的影响和减轻影响措施.但是,主要的要求是明确提出有关项目选择方案的关键问题,因为经验表明公众的决策很少单单根据分析研究的建议.避免影响、减轻影响和补偿影响是3种用于处理公路项目不利影响的方法.尽管通过项目设计能解决某些影响.但是其它影响要求正在进行实施时的支持以及用于补救措施(为需要)时的规定.环境作用的监视和评价应在实施计划中规定,以保证所建议的行动是有效的并能为来来项目的应用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城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农业土壤(水田、菜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6种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苊烯(Acy)在所有土壤样本中均未被检出,南京城郊农业土壤15种ω(PAHs)的范围在24.49~925.54μg·kg-1之间,平均值为259.88μg·kg-1.PAHs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水田>菜地,总体上以高环PAHs(HMW)含量为主.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PAHs的影响表明:土壤有机碳(TOC)和黏粒(clay)含量与PAH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H和全氮(TN)与PAHs无明显相关性.毒性当量法和CSI指数法表明,南京城郊农业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较小,但是林地中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增量终身癌症风险(ILCR)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儿童健康的威胁风险略大于成人,林地的总的致癌风险(CR)明显高于菜地和水田,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对成人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表明,确定性健康风险的风险分析低估了PAHs的健康风险.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CR总方差影响最大的输入参数是暴露频率EF(占50.7%). 相似文献
4.
自愿减排项目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抵消机制的运行载体,灵活的自愿减排抵消机制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补充,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碳泄漏,作为严重影响抵消项目减排效率的热点问题值得关注。目前,中国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自愿减排市场,截至2018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共签发了约7200万tCO_2当量减排量,我国在建立健全自愿减排抵消市场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项目碳泄漏的负外部性这一实质,厘清其运行机理并积极应对。本文旨在系统阐述该问题,并为进一步实现抵消项目减排潜力提供思路和方向:从自愿减排项目碳泄漏的内涵与定义出发,首先对项目碳泄漏的分类进行梳理,并依据产生途径的不同重点分析了活动转移排放、生命周期、市场路径、生态以及技术泄漏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其次从具体项目应用、系统项目应用和宏观应用三个层面讨论了应对自愿减排项目碳泄漏问题的管理对策;最后结合我国自愿减排抵消市场的实际情况,建议未来抵消项目碳泄漏的应对和管理应在分门别类对其概念进行精准定义的基础上将解决措施的成本效益考虑在内,此外,在评估泄漏量时需要同时测算不同类型的碳泄漏,探究其协同效应以免高估其泄漏程度。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宏观运行、原位小试及微观群落组成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多级多段的纯膜MBBR工艺在工程应用中的脱氮效果及脱氮路径。结果表明,纯膜MBBR耦合改良磁加载沉淀工艺的HRT相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可缩短50%,且脱氮稳定性强。建议纯膜MBBR采用两级AO设计,并根据出水标准及进水波动情况,前缺氧和主好氧区分别设置2级以上以及2~4级工艺。在实际运行面临水质冲击时,通过生物膜传质梯度增加,可以显著提升污染物去除负荷,保证脱氮稳定性。在水质冲击幅度过大时,可以通过临时投加外投碳源的方式保证出水氮素稳定达标。纯膜MBBR优势硝化菌Nitrospira和Nitrosomonas,在主好氧区相对丰度分别达到3.50%~6.91%和0.65%~2.28%。Denitratisoma、Flavobacterium、Hyphomicrobium、Terrimonas和Rhodobacter等优势反硝化菌属的合计相对丰度10.85%~16.52%。缺氧区和好氧区污染物最大去除负荷与功能菌相对丰度均呈正相关。纯膜MBBR在前缺氧区提高了Candidatus Brocadia型厌氧氨氧化菌富集效率,相对丰度达到1.21%~1.56%,可为主流厌氧氨氧化的稳定实现提供参考。纯膜MBBR结合多级多段设计,具备节地效果好,抗冲击能力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和比较胶州湾贝类养殖区和周边湿地两种不同类型湿地总汞和形态汞分布规律及差异,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分别在胶州湾周边湿地(大沽河河口、河套、南弓芦苇地、白沙河)和胶州湾贝类养殖区(红岛、胶南、黄岛、营海)采集了67份沉积物样品,用冷原子吸收法和连续提取法测定其总汞及不同形态汞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周边湿地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养殖区沉积物(P-1;最低值出现在营海,为1.04 g·kg-1,贝类养殖区和周边湿地pH无显著差异性.胶州湾贝类养殖区(0.037—0.228 mg·kg-1)和周边湿地(0.027—0.088 mg·kg-1)总汞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胶州湾贝类养殖区和周边湿地沉积物中不同结合态汞有着相同的分布规律,残渣态汞所占比例最大,交换态和可溶态汞所占比例最小.周边湿地中交换态和可溶态、残渣态汞所占比例大于贝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中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易氧化有机结合态、难氧化有机结合态汞所占比例均大于周边湿地.研究区域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红岛 > 营海 > 黄岛 > 河套 > 白沙河 > 大沽河河口 > 胶南 > 南弓芦苇地,汞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计算结果表明,胶州湾周边湿地以及贝类养殖区沉积物均存在中等以上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有机废水SBR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SBR反应器的原理及其工艺特征出发,讨论了SBR反应器的类型和运行模式。分析认为,SBR反应器将在有机废水的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预久不计的将来,SBR及其在基础上开发的CASS、ICEAS等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将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黑臭河道沉积物可转化态氮(TF-N)的赋存对上覆水的影响,以典型黑臭水体——南淝河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将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浸提态氮(WAEF-N)、强碱浸提态氮(SAEF-N)和强氧化剂浸提态氮(SOEF-N),研究南淝河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形态受排口类型和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及其与上覆水氮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淝河沉积物可转化态氮以TF-NO3--N为主,占TF-N的88.57%±6.13%,而TF-NH4+-N仅占TF-N的11.43%±6.13%;从赋存形态的角度看,南淝河沉积物中SOEF-N相对含量最高(57.48%±3.67%),WAEF-N次之(26.16%±3.10%),SAEF-N和IEF-N较少,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0.30%±4.85%和6.05%±1.73%;沉积物中TF-NH4+-N含量受排口类型的影响较为敏感,且4种赋存形态氮含量受排口类型影响的规律各不相同。另外,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IEF-N影响较大,而CEC影响着WAEF-N含量。上覆水中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与沉积物IEF-N含量之间的显著相关(P4+-N赋存含量越多,释放到上覆水体的可能性越大。研究结果表明黑臭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调控沉积物可转化态氮形态给黑臭水体内源污染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汉江源区(李家河村)和嘉陵江源区(杨家山村)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元素组成、团聚体等进行分析与对比,探究两地土壤成土强度与系统分类归属.结果表明两江源区的土壤风化成土特征级类明显不同:(1)两地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5~1 mm范围内,但汉江源区(LJH)土壤上部的大团聚体含量R0.25值(83.73%)、平均重量直径MWD值(2.17)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1.11)均大于嘉陵江源区(YJS)的土壤(其R0.25值为69.81%,MWD和GMD值分别为1.06、0.47),团聚体稳定性更强,而剖面中下部则相反,土体稳定性弱于后者;(2)嘉陵江源区土壤的风化程度仅达到低等向中等强度过渡阶段,与其相比,汉江源区土壤的钾钠比值和残积指数较高、硅铝铁率和淋溶系数较低,钙、钠等易溶元素风化淋失更强,产生的富铝黏土矿物更多,达到中等风化强度,故后者风化成土强度远大于前者;(3)在土壤系统分类中,汉江源区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可归为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嘉陵江源区土壤可归为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