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完全免费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人类致病菌(HPB)在市政污水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以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采集1年内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泥和生化处理出水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HPB群落组成特征,研究了生化处理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与HPB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进水和生化处理出水中HPB的检出种类数量与总相对丰度均相对平稳;污泥中HPB的检出种类数量变化较大,总相对丰度普遍比进水、生化处理出水要高,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进水、污泥、生化处理出水样品中HPB组成具有相似性,优势HPB包括鲍氏志贺菌(Shigella boydii)、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在水质理化指标中,BOD5、NO-3-N、TN与生化处理出水HPB群落组成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相对丰度与BOD5浓度显著正相关,与NO-3-N和TN浓度显著负相关;鲍氏志贺菌(Shigella boydii)的相对丰度与NO-3-N、TN浓度显著正相关,与BOD5浓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水环境中主要致病菌及其导致的疾病;介绍了检测水环境样品中致病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定量PCR、等温扩增技术、生物传感器和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特点;提出了水环境中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水环境中致病菌分析检测和风险控制提供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空气污染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气溶胶颗粒物(PM)是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生物气溶胶作为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泰州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发生沙尘和霾污染时生物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沙尘天和霾天气溶胶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霾天细菌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以及基于进化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夏季优良天,粒径差异增大;沙尘天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和霾天正好相反,不仅大气微生物丰富度会降低,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也会降低。优良天粗细颗粒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相似度较高,沙尘和霾污染天粗细颗粒间的细菌组成差异较大,病原细菌的种类和相对丰度也明显增加,优势类群中致病菌浓度上升的主要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雷氏菌属(Ralstoni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增加了人类、动物及农业生产活动潜在的暴露风险。基于丰度热图分析污染天各粒径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沙尘天大部分粒径聚在一起,粒径间的细菌组成相似性较高;霾天样品的粒径分布总体较分散,随着污染加重,粒径差异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