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完全免费   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泽湖富营养化与环境理化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1998年—2000年洪泽湖水质监测资料,以洪泽湖水体最能表征营养化状态进程的叶绿素a为基准因子,分析了洪泽湖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通过QBAS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洪泽湖水质富营养化的主控因子是悬浮物、透明度,总磷是富营养化的潜在限制性营养盐。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水体生态环境参数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 2 0 0 0年的西湖常规监测数据 ,分析了西湖水体中生态环境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和相互关系。分析表明 ,西湖水体各生态环境参数 ,除总氮外 ,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总磷、溶性正磷酸盐、叶绿素 a和藻类季节变化一致 ,在夏季形成高峰 ,冬季最低 ;三无机氮高峰值出现在冬季 ,夏季含量为全年最低。 2 0 0 0年西湖水体总氮年均值为 2 .0 5 m g/L ,总磷年均值为 0 .12 6mg/L ,N/P大于 16,西湖属于磷控制型富营养湖泊。通过相关分析 ,从另一方面说明磷是西湖水体的限制因子 ;硝酸盐对西湖沉积物和湖水之间的磷酸盐平衡有一定的影响 ;硝酸盐对西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口水质氨氮的自动监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了国内首台营养盐连续监测分析仪对光波长、显色时间、样品盐度、显色剂储存时间、测定过程的气泡等影响因素的分析 ,自动分析时这些因素可被控制使结果稳定。将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作比较 ,表明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4.
钦州湾春季水质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0年4月对钦州湾海域调查结果,分析并评价了该海域春季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IN和SiO3-Si都为茅尾海钦江入海口含量较高,PO4-P为茅尾海西南部沿岸增养殖区含量较高,DIN、PO4-P和SiO3-Si水平分布上均表现为湾内含量高于湾外。从营养结构看,与Justic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PO4-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根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春季钦州湾海域营养水平属于中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4级,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水质已达到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以大型海藻细基江篱繁枝变型(Gracilaria tunuistipitata Var)为实验材料,研究了Cd2+胁迫下,不同N、P条件对江蓠体内谷胱甘肽(GSH)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2+胁迫条件下,不加入N、P时,藻体内的GSH及其各类衍生物含量均较低,易受金属离子侵入毒害藻体;加入适量的N、P(560μmol/L,56μmol/L)有利于提高藻体内GSH及其各类衍生物的含量,增强藻体重金属抗性;加入过量的N、P(2 160μmol/L,216μmol/L)反而抑制了藻体内谷胱甘肽及其各类衍生物的合成,降低了藻体重金属抗性;同时加入N、P要比加入单一的营养盐更有利于提高藻体的GSH及其各类衍生物的含量,增强藻体重金属抗性。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研究重金属与富营养化复合污染水体中藻类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6.
分别在南通平原河网地区选择典型非圩区开展野外原位试验,用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平原非圩区典型试验小区不同土地利用下营养盐在自然降雨—径流驱动下迁移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导致营养盐迁移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施肥条件及植被覆盖度等,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径流量差异是导致营养盐迁移通量存在显著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湖西区入湖营养盐量,需要对太湖湖西区河网进行N、P营养盐监测与输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宜溧地区营养盐输移规律基本表现为径流输移;常州、金坛地区京杭运河以南河网区虽然日输移路径较为复杂,但是洪期、年输移路径却一致;而京杭运河以北河网营养盐输移规律最为复杂,不仅表现为日输移路径的规律性差,而且洪期、年净输移路径相反。数学模型与站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监测掌握的信息进行时空上的延拓,具有较强的监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流域上游来水是水库的重要补给源,其水质状况直接决定下游受纳水库的生态系统状态和功能,研究入库来水营养盐的时间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水库水质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新安江水库安徽辖区为研究区,分析了2007—2016年期间流域入库水质的变化特征,探讨水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入库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CODMn和透明度表现为下降趋势,TN、TP、NH3-N呈明显上升趋势,来水营养水平上升,但叶绿素a呈下降趋势。流域降水带来的水文情势的变化对来水水质起重要作用,来水中N、P营养盐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同流域降水过程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于2012年10月—2013年8月对中国北方地区2种典型水库:山区水库(卧虎山、锦绣川)和引黄水库(鹊山、玉清)进行了采样调查,对其水质特征和富营养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类水库水质的最大差异在于山区水库的氮含量显著高于引黄水库,这主要与水源、氮素来源和水库的进水方式有关。山区水库中SD与藻类生物量、TP关系密切;而引黄水库中,影响SD的环境因素较复杂,除藻类生物量和氮、磷外,碱度和水温也与SD密切相关。全年水平上,卧虎山水库营养状态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水库,属中-富营养水体,锦绣川水库、鹊山水库和玉清水库均属中营养水平。时间上,同类型水库的营养状态指数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参与营养状态计算的4个因子中,Chla和TN对营养状态指数的贡献最大,表明这两者是引起2类水库营养状态加重的重要原因。典型的水源及进水方式、流域人类活动类型和强度是影响山区水库和引黄水库营养状态的主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春季对东海海域进行了赤潮专项调查,在3个海区发现有赤潮发生。对这些海区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发现的赤潮原因种有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2种;活性磷酸盐和铵盐是发生中肋骨条藻赤潮的重要营养条件,东海原甲藻可以耐受低营养环境,调查海区在较低的温度(17℃)下也能发生东海原甲藻赤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