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太湖蓝藻暴发成因及其富营养化控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顾岗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8(6):17-19
根据近年太湖水质和生物监测资料,结合近年藻类生长趋势和区域污染物人湖状况,探讨近年夏季梅梁湖蓝藻暴发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太湖富营养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京玄武湖蓝藻水华的成因,对玄武湖长期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玄武湖鲢鳙急剧减少中断了正常的食物链,使浮游植物的牧食压力降低,在东南湖回水的诱因作用下,发生了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蓝藻水华。指出,玄武湖蓝藻水华的发生进程表明,东南湖回水可能是蓝藻水华发生的诱因,生态失衡是蓝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蓝藻水华的暴发与富营养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其暴发加重了玄武湖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从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分工、预警监测时间的确定、预警监测的启动、预警信息的发布、预警监测的终止、预警监测的工作流程等方面,建立了太湖引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体系。指出了政府必须在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预警监测体系充足的保障,确保预警监测体系长期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4.
5.
6.
7.
2007年5月与2008年5月太湖水域产生的湖泛主要是由蓝藻水华引发的,但是蓝藻水华单纯地在湖湾或岸边浅水区大量堆积并不一定引发湖泛。研究发现,2007年5月与2008年5月的湖泛现象存在相同的触发机制:3d以上时间维持高温(平均气温大于20℃),微风(平均风速小于4m/s),风向基本一致(风向平均绝对偏差小于20°);其后,冷空气过境使得风速短时增大,风向调转180°左右,气温迅速降低,并且这种气象条件持续1d以上。在此研究基础上,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太湖湖泛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8.
红枫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8-2009年通过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红枫湖水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全年以蓝藻、绿藻为主的优势种群落,且在2008-2009年经常性局部发生蓝藻水华:冬、春季节主要是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的蓝藻水华;夏季主要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蓝藻水华;秋季浮游植物主要是颗粒直链藻(Melosir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为主的硅藻类群,未出现水华现象.通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得红枫湖水库水体水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