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能见度分级约束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IS太阳光谱仪观测了北京地区1993年3月—1995年3月晴天和少云天气的太阳直接辐射光谱,波长范围为0.40-1.04μm。光谱分辨率1.25nm,共有1064组数据。观测期间,将地面能见度分为五级。由太阳直射谱获得了各能见度下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谱。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虽然其总体季节统计规律为春夏大,秋冬小,然而,当加入能见度分级约束后,各能见度下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近于消失。这表明少数“反常”垂直结构不影响能见度分级的平均结果。而不分级的光学厚度季节起伏主要由各季节的几率能见度决定。文中还把年平均五种能见度下的光谱光学厚度与LOWTRAN模式作了对比。由光学厚度谱反演出了气溶胶粒子谱分布,为建立我国北方局地气溶胶模式构造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特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MATLAB语言实现过程,并将特征分析法、传统布点法,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同一地区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核素含量均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特征分析法优选出的采样点位,其核素含量均值对传统布点法的相对偏差均为负值,且<10%,即便与BP法相比,也不失其优越性,表明用特征分析法监测一个地区环境辐射平均水平的优化布点是十分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对田湾核电站外围原野γ辐射剂量率3次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第3次测量值比第1次约高5%,比第2次约高15%。3次调查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有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均为可信数据。 相似文献
4.
5.
简述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现状以及国控点监测总体概况,指出了目前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法规建设,理顺机制,大力发展监测队伍;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夯实监测能力;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深化各类报告的编制出版工作,加强监测信息公开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京市区进行网格式布点监测,并重点监测典型区域和典型基站,采用基于MapInfo构建的电磁辐射环境评价系统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安全水平,部分电磁辐射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受电视发射塔和广播电台的影响,是南京市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和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物元分析理论和熵权法,建立了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对辐射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周杨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3):46-48
依据<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中的预测模式对监测点周围地面1.5 m处工频电场进行了验证性监测,表明实际测定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通过对220 kV双回同相、双回逆相和单回线路下地面1.5 m、4.5 m、和7.5 m处工频电场变化趋势分析,预测了220 kV高压输电线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以及不同房屋结构的防护距离.提出了220 kV高压输电线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电子束辐照和γ射线辐照在处理工业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机理和重要进展.指出了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化学方法和电子束辐射技术的联合工艺开发和应用成为环境污染治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GSM移动通信基站系统,指出,在进行GSM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分析时,要注意采样点位的设置和测量要求.现场监测结果表明,GSM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50 m内建筑物影响显著,但绝大多数基站基本符合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标准的要求,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