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8篇 |
免费 | 169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90篇 |
综合类 | 642篇 |
基础理论 | 135篇 |
污染及防治 | 45篇 |
评价与监测 | 78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前言酸雨作用于砷潜在地影响人类健康,这是由于:①砷某些形态对人有毒害;②砷污染有时是十分严重的;③砷的人为性来源与酸雨有相同的地方,如烧煤及冶金.因此,常被搅在一起,特别在局部地区二者污染的前后关系上;④砷复杂的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决定了它的环境循环及其对人体的影响;⑤环境酸化能以多种方式与砷的转化过程相互作用.从卫生角度看,酸雨影响砷有一些特殊问题.一些介质(如饮用水、各种食物)也是人接触砷的途径.人为性或自然性的环境酸化如何影响砷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各种介质中,砷不同的化学形态的毒性有什 相似文献
2.
3.
4.
近几年,柳州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对酸雨控制,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理路子,创造性地提出了“启动头头、控制源头”的整治方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本文就柳州市控制酸雨的指导思想、治理原则、执行措施、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综合防治酸雨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6.
7.
用西宁市区1992~1994年178个酸雨观测降水样本,对降水的pH值和电导率做了统计,并结合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经统计分析发现:西宁市区酸雨降水样本9个,酸性降水量达106.5mm,酸雨的频率为5.1%,占总降水量的8.69%,降水的年平均pH值(pH)为6.46属中性,酸雨多发生在暖季(5~9月)。 相似文献
8.
以磷酸二氢钾(PDP)钝化后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淋溶和土壤吸水实验,考察pH为3.1、4.6和5.1的模拟酸雨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重金属淋溶特征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DP处理显著增加了淋出液的pH、电导率、TOC和正磷酸盐态磷(ZP)含量,在淋溶初期显著降低了淋出液的Cu、Cd和Pb含量,但在淋溶后期增大了Pb含量;土壤持水量与电导率、pH、TOC和ZP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土壤修复过程中,有机质的淋失、盐分含量及pH的增大可引起土壤持水能力的减弱。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酸性降水范围,趋势预测及其对农作物,蔬菜生长影响估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综述四川酸性降水范围、发展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根据野外调查、现场考察和有关资料,阐述了酸雨形成的多种污染源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着重分析和论证了酸沉降(含酸雨、酸雾)对农作蔬菜的影响,并对酸沉降形成的主要几种污染影响范围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采用分项估算法。估算公式为:S农损=D粮损×g×J+E蔬损×g×J+F油损×g×J,式中D、E、F分别代表粮食、蔬菜、油菜受酸沉降污染危害影响面积,g为每亩面积减产数量,J为单位产量价格。根据公式估算,经济损失为059-066亿元/年,取平均值≈S农损,总共为063亿元/年。 相似文献
10.
厦门岛海洋性酸雨的化学影响因子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总结了厦门自1983年以来降水酸度历史资料,依1989年降水中阴离子(Cl~-、NO_3-、SO_4~2-)和阳离子(Na~+、NH_4~+、K~+、Ca~(2+)、Mg~(2+))的分析结果及降水云系特征和天气形势分析,利用多元统计的数理方法探讨了影响厦门酸雨的化学因子及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