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非靶向筛查技术,分别于2019年11月5—7日(枯水期)、2020年4月24—26日(平水期)和2020年7月15—16日(丰水期)对骆马湖地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筛查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中筛查出主要农药13种,除草剂占比62%,检出率>95%的农药有丁草胺、环嗪酮、异丙甲草胺、多效唑、噻氟菌胺、稻瘟灵、毒死蜱、阿特拉津、避蚊胺和莠灭净,阿特拉津检出质量浓度最高(ND~10 599 ng/L,平均值为725.5 ng/L),其次为多效唑(ND~2 089 ng/L,平均值为237.0 ng/L)和噻氟菌胺(ND~1 991 ng/L,平均值为237.2 ng/L)。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骆马湖地区水中农药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阿特拉津、稻瘟灵和毒死蜱的生态风险值得重点关注。骆马湖及入湖河流水中农药总质量浓度呈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特点,与地表径流、农药的性质及其在水体中的释放等因素有关,丰水期入湖口和省界来水中农药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较大。沉积物中筛查出9种农药,总体含量不高,且仅扑灭净和避蚊胺检出率>95%,其余<20%。 相似文献
3.
长江水环境污染物识别和溯源分析是保护长江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于2021年11月26—27日对长江南京段有机磷进行溯源调查,采用有机物指纹图谱识别技术对9个干流监测点位和7个临近入河排口监测点位之间以有机磷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的耦合关联性进行研究,筛查重点潜在污染水域及可能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指纹图谱技术共识别出25类有机污染物,其中干流XC-02点位有机磷等有机污染物输入明显,主要受临近陆域污水处理厂、制药企业、石化企业及表面加工企业等的工业废水排放影响;干流XC-07点位有机磷离子峰强度升高,受上游传输与陆域入河排口XA-07点位共同影响。研究为河流有机污染物溯源提出了指纹图谱解析方法思路并得以应用,为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