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46篇 |
综合类 | 191篇 |
基础理论 | 70篇 |
污染及防治 | 10篇 |
评价与监测 | 22篇 |
社会与环境 | 74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松花江流域的野生鱼类为研究对象,在松花江流域选取松林、大顶子山、佳木斯3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在2014—2016年的每年5月底6月初采集鲤鱼和鲫鱼样品,3年内共制备45个鲤鱼单样,44个鲤鱼混样,30个鲫鱼混样,共计119个。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鱼类肌肉组织中残留的As、Cd、Cr、Pb、Hg 5种重金属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As、Cd、Cr、Pb、Hg 5种重金属全部检出,检测结果全部达标,达标率为100%。根据检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金属污染指数法等评价了松花江流域鱼体重金属残留状况及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为松花江流域鱼类重金属残留量相对较少,鱼体健康,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4.
The Cr,Zn,Cu,Cd,Pb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in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Aristichthys nobilis,which were caught from Meiliang Bay,Taihu Lake,a large,shallow and eutrophic lake of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Cr,Cu,Pb,Cd contents in the edible parts of the four fish species were much lower than Chinese Food Health Criterion(1994),but the Zn cont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Criterion;(2)Cd content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liver of fish,Pb contents were almost the same in all organs of fish,Cr contents mainly enriched in the skin and gonads,Zn content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gonad(♀),and Cu content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liver;(3)the total metal accumulation was the greatest in the liver and the lowest in the muscle.The total metal accumulation was the highest in C.auratus L.This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fish products in Taihu Lake were still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but the amount consumed should be controlled under the Chinese Food Health Criterion to avoid excessive intake of Zn.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环境DNA宏条形码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生物多样性在人为影响下面临严重威胁,物种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完善长江水生态监测体系,实现高效无损伤的物种监测,在长江中下游干流3个江段(新滩、安庆和芜湖)采集水样,建立长江水样环境DNA宏条形码物种检测体系并评估其有效性.结果表明:①长江中下游环境DNA宏条形码检测到32个物种,包括20种鱼类、1种水生哺乳动物(长江江豚)和11种陆生动物,其中鱼类物种包括鲤形目、鲇形目、鲈形目和鲱形目,其种数占鱼类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60%、25%、10%和5%.②长江中下游渔获物中资源量居首位的鲤形目在环境DNA调查中序列数最多,占鱼类总序列的96.2%,其次为鲱形目(占比为3.5%),鲇形目和鲈形目占比较低,分别为0.2%和0.1%,4个类目序列相对丰度与渔获物种资源量组成差异较大.③环境DNA调查次数约占传统渔获物调查次数的几十至几百分之一,采样时间不足努力量最少的渔获物调查的1%,检测到的鱼类种数为传统调查总数的31%~49%.④安庆采样点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江豚密度最高的江段,其环境DNA检出率和序列相对丰度在3个采样点中均最高.研究显示:长江水样环境DNA包含水陆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利用水样环境DNA宏条形码可检测不同类群的水生和陆生物种;对于鱼类物种检测,环境DNA宏条形码比传统调查方法效率更高,可对传统调查结果进行补充;环境DNA宏条形码生物多样性检测主要受分子标记体系和核酸序列数据库限制,获取全面的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信息需要对检测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7.
对白洋淀几种不同食性鱼体内六六六和DDT残留量分析表明,草食性鱼体内农药残留量最少,六六六含量为59.3μg/kg,DDT含量为29.6μg/kg;其次是杂食性鱼类,六六六含量为90.4μg/kg,DDT含量为108.5μg/kg;肉食性鱼体内农药残留量最高,六六六含量为110.7μg/kg,DDT含量为124.4μg/kg。鱼体对DDT的浓缩因子为311~1244,明显高于六六六的177~368。鱼体内BHC4种异构体的残留顺序为δ>α>γ>β,与其在水体中的比例α>γ>δ>β略有不同。鱼体内DDT主要以代谢物p,p'-DDE的形式存在,但个别样品中少量的p,p'-DDD及o,p'-DDT的检出,表明白洋淀水生生态系统最近受到DDT的轻度污染。本项研果与1975~1977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白洋淀鱼体内六六六残留量显著下降,下降率为15.8%~79.2%;DDT残留量却明显增加(草食性鱼类除外),增加率约为47.8%~97.8%。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辽宁省4个典型城市淡水鱼类中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s)的富集特征,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淡水鱼类体内PBDEs和HBCDs检出率均为100%,PBDEs和HBCDs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73 和21.81 ng/g(脂重)。PBDEs中的单体BDE 183、BDE 209和BDE 153在辽河流域不同鱼类的同源种中占优势,分别占PBDEs的26.8%~40%,17%~44%和14%~22%。在HBCDs的3种同系物中,α-HBCD是主要的单体,其相对贡献率为45.15%~84.71%。辽河流域的工厂企业生产活动对淡水鱼类产生了影响,居民通过消费水产品摄入PBDEs和HBCDs。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PBDEs和HBCDs的健康风险指数均<1,说明当地水产品中PBDEs和HBCDs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9.
汉江是长江一级支流,鱼类资源较为丰富。目前汉江中下游建有4座水利枢纽工程,对鱼类洄游和繁殖产生较大影响。在鱼类繁殖季节,为促进汉江中下游鱼类繁殖,2018年6月汉江中下游首次实施梯级联合生态调度。该研究在汉江下游汉川段设置监测断面,采集鱼类早期资源,以分析汉江下游鱼类早期资源多样性,及生态调度对促进汉江下游鱼类繁殖的效果。监测结果表明汉江下游卵苗种类共有36种(属),其中22种为产漂流性卵鱼类。监测期间卵苗总径流量为118.78亿尾(粒),其中四大家鱼卵苗为0.87亿尾(粒),占0.73%,其中鱼卵0.69亿粒,推测汉江下游有4处四大家鱼产卵场。梯级联合生态调度期间,汉川江段出现一次鱼类产卵高峰,鱼卵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34.1%,其中四大家鱼鱼卵占家鱼卵总径流量的85.5%,表明梯级联合生态调度对汉江下游鱼类,特别是四大家鱼的繁殖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今后继续开展生态调度,并加强监测和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2001~2003年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黑尾近红鲌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的结果。黑尾近红鲌亲鱼来源于四川泸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与鲤鱼脑垂体(PG)。采用一次注射法,并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共进行了23次人工催产,催产成功的占16次,有效的占3次,失败的占4次;共注射雌鱼70尾,其中46尾雌鱼排卵,平均催产率65.71%,受精率8.33%~100.0%,孵化率0.50%~94.71%,获得仔鱼29.3万尾。对亲鱼选择、催产方法、孵化与苗种培育等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