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01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PFOA和PFOS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点。常规的方法如:超声降解法、电化学氧化法和微生物降解法等,很难将其彻底降解,因此开发有效的PFOA和PFOS降解技术成为了环境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光降解技术在有效去除环境介质中的PFOA和PFOS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和优良的应用前景,并引起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论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FOA和PFOS光降解方面的研究报道,重点对比了不同催化剂、氧化剂和光敏剂对PFOA和PFOS光降解效率的影响及降解机理。同时系统分析了目前PFOA和PFOS光降解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PFOA和PFOS光降解技术提供全面的科学信息,并为光降解PFOA和PFOS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周期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变化、藻源CDOM在不同波长辐照下的降解和一氧化碳(CO)的产生情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微藻生长过程中,CDOM吸收系数a(350)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辨别出2种类腐殖质组分C1(Ex/Em=325/395nm)和C2(Ex/Em=265/445nm)以及1种类蛋白质组分C3(Ex/Em=275/345nm).随着辐照波长范围的增加,a(350)及荧光组分的荧光强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损失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在光照9h后,a(350)分别在280~800,315~800和400~800nm辐照波长下平均降低了69.07%±8.23%、51.85%±12.54%和31.12%±3.40%.此外,藻源CDOM的降解产物CO随辐照波长范围的增加而升高,紫外光对CO生成的贡献超过70%.  相似文献   
3.
以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作为主要光敏剂研究磺胺氯哒嗪(SCP)间接光降解行为和机理,分析CDOM组成、盐度和pH值对SCP间接光降解的影响.SCP间接光降解速率随CDOM浓度升高而逐渐加快.CDOM产生的光化学反应活性中间体对SCP间接光降解的贡献率不同,其中3CDOM*起主要作用,对SCP间接光降解的贡献率高达77.94%.所用CDOM由4种荧光组分组成,包含3种外源腐殖质(C1,C2,C3)和1种内源腐殖质(C4), SCP间接光降解去除率和3CDOM*浓度分别与荧光组分的相关性大小顺序均为C3>C2>C4>C1.其中C3和C2与[3CDOM*]具有较高线性相关性(R2>0.97),是3CDOM*的主要贡献者.盐度和pH值对SCP间接光降解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盐度为15‰时,SCP的间接光降解速率最大.在低盐度范围(0~15‰)内,离子强度效应对间接光降解的促进作用大于无机阴离子带来的抑制作用,使得间接光降解速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加快.溶液pH=(5.00±0.10)时,SCP的间接光降解速率最大.SCP的间接光降解速率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减慢,中性和碱性环境不利于SCP的间接光降解.  相似文献   
4.
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作为海洋中一种新型的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塑料在全球多个海域均有检出,根据其来源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由人工直接制造所得,常见于日常生活用品中;次生微塑料由大块塑料制品长期风化、磨损和光解形成。塑料自身含有多种有机添加剂,不断向环境中释放,污染海洋环境;微塑料表面还可吸附有机污染物,此吸附作用受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影响,吸附污染物后的微塑料生物毒性增强。另外,聚合物复合光催化材料可加快有机污染物如染料的光降解反应速率,因而微塑料可能会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光解。针对目前微塑料对有机物光降解的贡献、机理鲜见研究的问题,未来应加强以下3方面的研究:(1)微塑料对不同有机污染物光降解是否存在影响?(2)微塑料类型、尺寸以及反应条件对有机污染物光降解如何影响?(3)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光降解影响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熊美昱  夏雨琪  彭程 《环境化学》2020,39(3):610-623
类雌激素是一类新兴污染物,目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且在极低浓度下可对生物体和环境产生重大威胁.本文重点介绍了酚类、天然类固醇类和邻苯二甲酸酯等3种典型类雌激素的来源、环境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毒性,综述了典型类雌激素的最新化学降解法(直接光解法和高级氧化法)和生物降解法(菌类降解法和藻类降解法)及其特点.直接光解法操作简便,但降解效果不佳;高级氧化法能快速高效地去除类雌激素,但操作相对复杂、影响因素较多;生物降解法的应用性强,但处理周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此外还阐述了类雌激素的降解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典型类雌激素的多种高效联合降解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共混塑料因价格低廉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共混塑料在海水中的光降解和微塑料的形成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聚乙烯/碳酸钙(PE/CaCO3)和聚乙烯/热塑性淀粉(PE/TPS)共混塑料为研究对象,聚乙烯(PE)作为对照,通过机械研磨制备微塑料,研究微塑料在天然海水中阳光照射下的光降解.结果表明,相同风化条件下,共混塑料比PE更容易产生小粒径的颗粒.光降解后老化共混塑料表面的碎片、颗粒明显多于PE.光降解后PE的ATR-FTIR和C1s XPS光谱没有明显变化;PE/CaCO3因光氧化形成含氧官能团C—O;PE/TPS的TPS特征峰减弱,表明TPS光降解.结合3种微塑料接触角、表面电势的变化可知,老化共混塑料对亲水性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可能比PE更强.综上所述,可降解共混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光降解程度高于PE,海洋环境风险可能更大,应谨慎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pH和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磺胺甲恶唑(SMX)自然光降解的影响,采用光化学反应器对SMX降解过程进行模拟实验,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对腐殖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MX光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中等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明显高于中性或碱性条件;添加不同浓度的Pahokee泥炭腐殖酸(PPHA)和Sigma-Aldrich腐殖酸(SigHA)时,均对SMX的光降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FT-IR检测发现,PPHA与SigHA均含有含氧官能团,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3DEEM显示PPHA具有荧光特性,可能和SMX结合生成配合物。pH影响SMX的光解与物质本身的酸离解常数有关,对光子的竞争、淬灭作用和掩蔽效应可能是PPHA和SigHA对SMX光降解抑制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在长江水体颗粒物表面的吸附及颗粒分散体系中的光降解规律,探讨了体系pH、颗粒物浓度及加入柠檬酸、草酸、腐殖酸对对乙酰氨基酚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在颗粒物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分散颗粒物可以促进对乙酰氨基酚的光降解,光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pH=9时光降解速率最快;加入草酸、柠檬酸可以加快对乙酰氨基酚的光降解,而腐殖酸则抑制其光降解.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Fe0类Fenton试剂氧化反应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介绍了Fe0-H2O2体系、紫外光-Fe0-H2O2体系和可见光-Fe0-H2O2体系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特点和效果,并对未来Fe0类Fenton试剂氧化反应体系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Visible light responsive N-F-codoped TiO2 photocatalysts exhibit a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N-doped TiO2 for the degradation of 4-chlorophenol 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nonmetal el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