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8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78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0篇
综合类   1745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13篇
灾害及防治   169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张慧敏  李雁宾 《环境化学》2023,(3):679-692+674
汞(Hg)是一种在大气中具有较长停留时间并能进行长距离传输的全球性污染物.甲基汞(MeHg)具有毒性强、易富集、可随食物链放大的特点,是引起环境风险的主要汞形态.通过各种来源排放到海洋环境中的无机汞在沉积物和水柱中均可甲基化为MeHg,原位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是控制海洋环境中甲基汞水平的关键过程.虽然目前已有综述总结了环境中汞甲基化/去甲基化,但对海洋生态系统中汞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涉及相对较少.本文在总结海洋汞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速率、途径和热点区域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海洋光化学、非光化学以及微生物3种汞甲基化/去甲基化途径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未来应在不同汞甲基化/去甲基化途径贡献估算、实际海洋环境汞甲基化/去甲基化基因/微生物作用验证、环境因素对海洋汞甲基化/去甲基化影响方面开展更深入研究.海洋汞甲基化/去甲基化的研究可为深入理解海洋汞的环境行为与风险和发展有效的汞污染风险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建设是国家公园体制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但这类国家公园内外界线难分、保护对象具有移动性和不可见性,管理困难且成本高,涉及有人居住较大规模海岛的海洋类型国家公园还具有内外空间互联、资源互补、生态互通的特征,其空间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兼具的,这样的区域只靠严防死守是难以管理好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出路。作为全国目前条件最好的海洋类型国家公园创建区,长岛既是海洋类型国家公园在保护与发展上特殊性的代表,也具有把握特殊性实现绿色发展的优势。在分析长岛国家公园产业发展现状、转型升级发展难点并总结其推动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基于海洋类型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的特殊性提出了海洋类型国家公园的绿色发展思路和长岛国家公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江苏小洋口地区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状况,分析近岸生产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于2020年在小洋口近岸海域采集了10个点位的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其中的石油烃及多环芳烃总量,揭示了正构烷烃(n-Alkane)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石油烃来源.结果表明,小洋口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总量介于3.95—13.28μg·g-1之间,碳数分布为C11—C36;洋口港、洋口化学工业园附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相对较低,港口和化工生产项目未对邻近海域中石油烃浓度产生明显影响.河口附近石油烃含量相对较高,可能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大部分点位沉积物中石油烃为陆海混合来源,个别点位沉积物中石油烃以陆源输入为主;数据显示该海域可能受到轻度石油污染.此外,小洋口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量介于53.1—117.0 ng·g-1之间,与该海域其它研究浓度相当,在国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以三环和四环芳烃为主,可能是燃烧与石油混合来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综放面采用顶板巷与上隅角联合抽采方式可能引起的煤自燃及瓦斯爆炸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从瓦斯、氧气体积分数分布特点和温度场角度综合分析合理顶板巷位置与抽采流量,为协同预防瓦斯和煤自燃复合灾害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抽采口、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随抽采流量增加而降低;抽采流量100m3/min是影响氧化带宽度变化幅度的拐点;抽采流量对采空区最高温度的影响较大,对高温范围宽度影响较小;综合确定合理顶板巷位置为内错回风巷15 m,合理抽采流量为100~150 m~3/min;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案既能解决瓦斯超限问题,又能有效控制煤自燃威胁,表明数值模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系统基于气体浓度光学分析方法理论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光谱气体检测技术开发,实现了对煤矿火灾与瓦斯灾害超前预警、灾害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实时监测和煤矿环境气体爆炸危险性辨识,对于煤矿灾害防治、救灾过程中杜绝次生灾害,保障煤矿工人及救护队员的生命安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战略路线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8年,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制重组,为系统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在分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问题以及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分区防控和精准治理的原则,建议协同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五大领域任务,重点建设"法律规范、空间管控、标准规范、目标责任、许可管理"五大体系,最终实现"十四五"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宣传各单位石油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体现石油、石化及海洋石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关系,提高石油人的环保意识,激发石油人对环境的关注与热情,由《油气田环境保护》编辑部举办的"石油与环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于即日起正式启动,欢迎广大摄影爱好者踊跃参与,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8.
曹保玉 《环境与发展》2020,(2):53-53,55
海洋陆源污染是陆域经济社会活动行为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出现的污染性问题。累积性的陆源排污不仅会对海洋环境容量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海洋自净能力造成减弱影响,不利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关于海洋陆源污染问题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就从多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与科学部署,通过深入掌握海洋陆源污染的具体成因,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模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跃  尹婉玉 《灾害学》2021,(4):126-132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关键词、作者和发表论文的期刊等维度,分析了中国灾害学科近30 a来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灾害已经成为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灾害文章的期刊种类众多(目前已有5 977种),但是,以灾害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刊物不多,影响较大的学术刊物只有《灾害学》、《自然灾害学报》和《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三家。②我国灾害研究的作者甚多,目前逐渐形成了7个影响比较大的研究团队和许多小团队,但不同学术团队,不同作者之间学术联系较弱,灾害研究尚处于各自为阵的格局。③我国灾害研究的主题多种多样,关键词多达267个,其中“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的成因机制、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等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就是我国灾害研究的主流;近年来防治措施和防灾减灾等灾害管理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④目前我国灾害研究和发展存在有明显的缺陷:长期偏重于单一灾种,各部门灾害的研究分兵把守;灾害的社会科学研究以及灾害综合性和理论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学科地位不高,缺乏高水平学科成果平台(权威学术期刊)支撑,整体研究队伍力量仍然不足,综合性的灾害研究团队太少。为推进我国灾害科学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减灾防灾事业中的理论指导作用,当前应该提高灾害科学的学科地位,建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灾害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积极鼓励和扶持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的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形成更多的多学科或综合的灾害研究团队和研究中心;加强灾害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是灾害的人文和社会属性的研究,只有这样灾害学科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磊  胡玉乾  孙鹏 《灾害学》2021,(4):194-199
基于中国地面降水日值格点数据和藏东南滑坡事件目录,构建累积降雨量—历时关系阈值(E-D)模型,量化藏东南地区降雨型滑坡事件降雨阈值,分级预测1990-2019年319个降雨型滑坡,并分析909个滑坡点对居民地、道路、河流的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昌都市降雨阈值略高于林芝市,藏东南地区阈值在0≤D≤100区间内介于世界范围滑坡降雨阈值的上限和下限。②“极易发生”的降雨型滑坡30年内可能发生次数高达104次和101次,分别位于昌都市丁青县的中部地区和林芝市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中北部;“易发生”降雨型滑坡主要集中分布于工布江达县中部、墨脱县北部、左贡县境内沿江河地带;“较易发生”降雨型滑坡集中分布于丁青县东南部、八宿县和左贡县西部的江河地区。③藏东南地区受滑坡影响的居民地主要分布于边坝县中北部、丁青县南部、察雅县中西部和贡觉县的东南部地区;受滑坡影响的中、高危险性道路段主要集中在边坝县中北部、丁青县南部河流附近、洛隆县中部、察雅县西北部、江达县东南和贡觉县境内的沿金沙江附近地区;受影响的水系主要为边坝县中北部河段、丁青县南部河段、洛隆县中部河段、察雅县西北部的澜沧江河段、江达县东南和贡觉县境内的金沙江河段。本文研究为藏东南地区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