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1322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131篇
综合类   2677篇
基础理论   411篇
污染及防治   568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了氯离子型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Cl-LDH),并用于酸盐的吸附;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了表征,并探究其吸附酸盐的机理.结果表明:当pH为4~7时,Mg-Al-Cl-LDH对的吸附效果较好,而在碱性条件下吸附量会下降;质量浓度为50mg·L-1,当pH为5时,Mg-Al-Cl-LDH投加量为2g·L-1时,去除率可达到100%;共存离子CO32-会对吸附产生一定影响,当CO32-质量浓度为50mg·L-1时,去除率由87%降低到63%.Mg-Al-Cl-LDH对的吸附过程在前15 min迅速,90min时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Sips吸附等温模型,说明主要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理论最大吸附量为62.46mg·g-1o表征结果表明,Mg-Al-Cl-LDH为典型的六边形层片结构,吸附后依旧保持该结构.Mg-Al-Cl-LDH对的吸附机理主要为静电吸引、层间阴离子交换、配体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2.
规模猪场沼液沉淀池底泥中磷形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规模猪场污染物排放定位监测点为依托,利用SMT法系统研究二级串联沉淀池0~10和10~20 cm深度底泥中总(TP)、无机(IP)、有机(OP)、NaOH提取态(NaOH-P)和HCl提取态(HCl-P)浓度变化特征。研究发现,0~10 cm深度底泥中各形态含量均高于10~20 cm深度底泥,且沉淀池I沉淀池Ⅱ。在沉淀池I的底泥中,各形态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HCl-P、NaOH-P和OP。在沉淀池Ⅱ的底泥中,各形态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OP、NaOH-P和HCl-P。HCl-P(惰性)占比均表现为0~10 cm深度高于10~20 cm深度,沉淀池I沉淀池Ⅱ,说明更深层底泥和二级沉淀池底泥中的活性更高。该研究可为提高沼液贮存池底泥中的安全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不同基材料对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土壤进行稳定化修复,通过毒性特征浸出测试、简单生物提取测试和效果—成本分析确定适用于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的基材料,并采用MINTEQ化学平衡模型模拟基材料添加后土壤中铅赋存状态的改变、识别土壤中铅的迁移受控相。结果表明:(1)优选的3种基材料(酸二氢钾(KP)、酸二氢钾+轻烧氧化镁(KPM)和酸二氢钾+贝壳粉(SKP))对铅的稳定率高于92%,可使铅的生物可给度降低幅度达到12百分点以上,修复成本为65~180元/t。(2)3种基材料可明显降低土壤中Pb~(2+)活度。KP和SKP添加后土壤中铅的迁移性主要受Pb_5(PO_4)_3Cl控制;KPM添加后土壤中铅的迁移性主要受Pb_5(PO_4)_3OH和Pb_5(PO_4)_3Cl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酸生产废渣石膏为原料制备多孔陶粒,考察不同配比、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多孔陶粒堆积密度、吸水率及盐酸可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与石膏混合比1∶4、烧结温度1 050℃、烧结时间15 min的条件下,可制得堆积密度为685.78 kg/m~3、吸水率27.34%、盐酸可溶率11.38%的陶粒,该陶粒内部含有丰富的膨胀气孔,可用作水处理滤料或建材骨料。  相似文献   
5.
优化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质中的内吸,当取样量为100 m L时,内吸-O方法检出限为0. 30μg/L,测定下限为1. 20μg/L;内吸-S方法检出限为0. 80μg/L,测定下限为3. 20μg/L。内吸-O和内吸-S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9 2和0. 999 8。不同水质中内吸-O的加标回收率为90. 3%~104%,相对标准偏差为3. 6%~9. 2%;内吸-S的加标回收率为92. 1%~94. 9%,相对标准偏差为4. 6%~8. 7%。该方法灵敏度高,能有效分离内吸-O和内吸-S,同时能将内吸-O、内吸-S与其他有机农药类干扰物分离。  相似文献   
6.
采用交替厌氧/缺氧/好氧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通过梯度投加电子受体NO_3~-,考察长期缺氧吸驯化下强化生物除(EBPR)系统的性能及除方式的转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300~450mg/L、PO_4~(3-)(以P计,下同)和氨氮分别为8、14mg/L时,驯化期间TN去除率均保持在75%以上,长期缺氧吸驯化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没有影响。硝态氮投加量为5mg/L时,EBPR系统因电子受体投加不足除性能迅速恶化,增加硝态氮投加量至10mg/L,经过近30d的恢复,缺氧吸率最高可达97.67%,进一步提高硝态氮投加量至15mg/L,系统内硝态氮的积累导致缺氧吸率下降。污泥吸小试结果表明,经缺氧吸驯化后,即使除性能欠佳的低浓度电子受体系统污泥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吸能力,可见经NO_3~-长期驯化的缺氧吸系统有利于筛选以NO_3~-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吸附剂对正态酸盐、非正态酸盐的吸附特征,以及正态酸盐和非正态酸盐混合体系下的竞争吸附行为,制备出3种改性蒙脱石SWy-焙烧、SWy-Al、SWy-Fe,将其分别用于对不同形态的酸盐吸附实验中。结果表明,制备的3种改性蒙脱石对的吸附效果均有所提升。SWy-Fe的吸附效果最佳,对正态酸盐和非正态酸盐4 h吸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6.1%和55.3%,实验结果符合Ho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根据Langmuir吸附热力学方程,对正态酸盐和非正态酸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9 mg·g~(-1)和18.8 mg·g~(-1)。此外,在初始总浓度高于3.0 mg·L~(-1)的条件下,正态酸盐和非正态酸盐混合体系中的非正态酸盐吸附量显著高于正态酸盐,二者单位平衡吸附量之比为2.9∶1.0。改性蒙脱石对正态酸盐和非正态酸盐的吸附结果均表现为吸附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颗粒内扩散等多种过程的综合作用,可交换阳离子Ca~(2+)/Fe~(3+)/Al~(3+)的引入通过吸附络合作用提高了蒙脱石对酸盐的吸附能力。在初始总浓度高于3.0 mg·L~(-1)的条件下,正态酸盐和非正态酸盐混合体系存在吸附竞争现象,这为实际处理含废水吸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些常见的沉水草本植物对水质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氮和的浓度。本试验通过模拟氮、污染的水质条件,采用篦齿眼子菜对氮、营养盐的吸附和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设定模拟废水中的初始总氮(TN)浓度在1~50 mg/L范围内,培养30天后的植株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5.4%,随着初始培养环境中总氮浓度的增加,去除效率呈下降的趋势;模拟废水水体中的总浓度范围为0.2~10.0 mg/L时,对总(TP)去除效率最高为78.3%。使用蓖齿眼子菜对实际的废水进行氮、营养盐的去除处理,效果较好。由此可见,水生植物富集废水中高浓度营养盐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可为蓖齿眼子菜应用于废水预处理工艺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王举  李婧  陈荣  沈莹 《生态毒理学报》2018,13(5):226-234
针对和微量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共同作用,研究不同源条件下锌对藻细胞生长与产毒的影响。实验选用铜绿微囊藻为藻种,分别以无机酸氢二钾(K_2HPO_4)、小分子有机甘油酸钠(NaGly)和大分子有机脂(LEC)为源,研究不同锌(Zn~(2+))含量对藻细胞的藻密度、碱性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以及胞内藻毒素(MC-LR)的影响。研究发现:以NaGly为源时微量元素锌对藻细胞生长的促进效果显著,而以K_2HPO_4或LEC为源时,锌含量的变化对藻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APA不仅与源有关而且与锌含量相关,以LEC为源时的APA显著高于以K_2HPO_4或NaGly为源时的APA,且锌含量越低APA越低,以K_2HPO_4为源时锌含量越低APA越高,而锌对以NaGly为源时的APA几乎没有影响。源与微量元素锌对藻细胞的产毒均产生影响,NaGly有利于藻毒素的产生; LEC不利于藻细胞的产毒,但锌含量越低藻细胞的产毒量越多。综上所述,源与微量元素锌共同作用对藻细胞的生长与产毒产生影响,小分子有机NaGly与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活性污泥为种泥,通过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的条件下驯化培养以硝酸盐为主要氮源的反硝化除细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在330 d的培养时间内监测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常规指标,并研究驯化不同阶段的一个周期内各指标的变化及进行相应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驯化的进行,厌氧阶段释速率逐渐增加,释量也相应增大,出水质量浓度最终维持在0.8mg/L,去除率达到91.8%,硝氮全部去除。通过对16S r RNA测序结果的比对,得到聚菌占总菌的76.93%,反硝化除菌占聚菌的一半以上。而聚糖菌仅占5.13%,聚菌成为优势菌种。此外,在整个驯化过程中,水质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出水中质量浓度出现波动,而出水硝氮的变化不大。研究表明,以硝酸盐作为主要氮源培养反硝化除细菌的方式是可行的,并有利于聚菌对聚糖菌的竞争,使聚菌成为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