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2篇 |
免费 | 220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0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355篇 |
综合类 | 828篇 |
基础理论 | 200篇 |
污染及防治 | 44篇 |
评价与监测 | 170篇 |
社会与环境 | 91篇 |
灾害及防治 | 1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6篇 |
1971年 | 3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客观的评价城市水资源利用差异、明晰造成差异的原因可以为决策部门制定适宜的用水供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全国283个城市15年的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市辖区年末总人口、市辖区供水总量、市辖区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污水排放总量.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面模型计算主要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压力,结果显示我国主要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平均值为0.464,低于平均值的城市有167个,占评估城市的59.01%.城市水环境压力具有普遍性,平均水环境压力为0.347,高于平均值的城市有106个,占评估城市的37.46%.发挥区域地理优势,加强区域间技术合作,因地制宜的开展诸如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相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小水环境压力的举措,是实现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3.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监测数据准确性、可比性的重要保障.在区域大气联合观测项目中,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管理机制和技术措施两部分,但目前我国对这类项目质量保证尚无统一标准.针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简称\"大气攻关项目\")外场观测任务量大、承担单位多、监测项目复杂的特点,为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避免出现由于监测和质控方法不统一造成的数据可比性差、结果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大气攻关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机制.其中,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制定总体要求(技术文件、监测项目及质控要求)、外场观测质量保证(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外场观测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实验室遴选、项目实验室分析多级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比对和飞行检查)和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线上审核、项目实验室分析质控报告、项目数据质量评价)4个方面.管理机制为项目管理办公室、质控实验室和承担单位三级主体,两级监督的分级管理模式.通过项目实践,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达到了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可比性的预期效果,为揭示区域雾霾形成机理、突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为区域大气联合观测项目的数据质量保证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数字隐写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强调数字隐写算法和隐写分析算法间的矛盾统一,介绍数字隐写算法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空域LSB隐写算法和频域JPEG图像隐写算法.通过基本算法、对基本算法的分析方法、基本算法改进措施的顺序,介绍算法的发展历程,分析算法的性能.对当前实验研究的进展和数字隐写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对隐写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指出数字隐写技术会成为密码术的重要补充,在信息安全传输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壤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威胁到各种陆生动植物的生态平衡。为落实环保部《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2006年云南省土壤污染调查全面启动。系统运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作为开发语言,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Arc GIS作为地图开发工具,来完成数据的导入和校验,统计、评价和对比的分析与查询,以及各类统计图表的自动生成。系统开发解决了庞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问题,对数据进行了生动的图表化表示并通过数据自动更新机制,简化了数据的管理工作,提高了《云南省土壤环境质量报告》的编制效率,对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工作具有较大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空置住房进行精准感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华北X县2019年全县居民用电大数据构建了一种精准的空置识别和空置率计算模型。结果显示:该县出现过空置的住房占比高达33.81%,年空置率为21.64%;月空置率在一年中随月份小幅规律波动,波谷出现在2月和8月,波峰出现在5月和11月;村空置率具有空间自相关属性,县城为空置率高值集聚区;全年性空置为1931种空置节律模式中最主要的一种。将空置成因归纳为举家迁移和入城团聚等新流动模式促使全年空置和春节空置增多;扩展家庭内部住房过滤引发老旧住房空置;县城住房城镇化导致中心城区出现空置。应重视空置识别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基础作用,客观看待乡村住房空置现象,高度警惕县城的高空置率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5 a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覆膜及氮肥对旱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为3种栽培模式:常规栽培(CT)、秸秆还田(SR)和覆膜栽培(FM);副处理为3种施氮水平:0、144和180 kg·hm-2.在第5季冬小麦收获后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容重(BD)、孔隙度(SP)、田间持水量(FC)、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矿质氮(NO3--N + NH4+-N)、速效磷(AP)、速效钾(AK)、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蔗糖酶(SA)、碱性磷酸酶(ALP)、脲酶(UA)和脱氢酶(DHA)等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性质等指标,基于两个最小数据集(MDS),利用线性(LT)和非线性(NLT)评分模型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通过与冬小麦产量拟合来寻找最优SQI,据此分析土壤质量对秸秆还田、覆膜及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SR处理的SP、FC、SOC、TK、SA、ALP、DHA、MBN和MBC分别较CT显著高10.1%、40.5%、28.3%、14.3%、22.0%、8.9%、48.3%、35.9%和 62.5%.FM处理的SP、FC、NO3--N、AP、AK、ALP和MBN分别较CT显著高3.1%、14.6%、729.0%、37.4%、28.2%、7.2%和17.7%.SR和FM处理冬小麦产量分别较CT显著高25.1%和18.6%.与N0相比,施用氮肥土壤SP、TN、NO3--N、NH4+-N、ALP和MBN显著增加3.4%~407.6%,BD、SOC和MBC/MBN显著下降3.0%~31.7%.在3种栽培模式下,施氮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增幅为69.4%~79.1%,相同栽培模式两施氮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基于MDS2的非线性评分模型计算的SQI能够更准确地评价旱地麦田土壤质量.在NLT-SQI2中,SR、FM和氮肥均可增加土壤的SQI,在SR配施N180水平下SQI达到最大,FM次之,CT最小.综上,秸秆还田和覆膜配施适量氮肥能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秸秆还田优于覆膜. 相似文献
8.
9.
为深入研究突出危险煤瓦斯解吸特征,以块状型煤为研究对象,开展瓦斯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分析解吸试验过程中最小平衡压力对解吸过程吸附常数的影响,探讨瓦斯吸附和解吸过程的可逆性、合理的解吸试验压力条件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最小平衡压力对解吸过程吸附常数拟合结果影响较大;突出危险型煤在实验室条件下,等温吸附/解吸瓦斯过程有典型的可逆性,解吸过程有滞后性;等温解吸曲线仍服从Langmuir方程;为使解吸试验结果可靠性更高,拟合中应考虑解吸完全时的状态,即解吸平衡压力为0 MPa、残余吸附量为0 mL/g时的数据;解吸试验过程中,最小平衡压力不宜高于0.51 MPa。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环境监测元数据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辉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3):59-60
元数据技术是目前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文章对基于元数据的天津市环境监测信息共享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提出了元数据系统功能及内容框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