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79篇 |
免费 | 2650篇 |
国内免费 | 2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34篇 |
废物处理 | 231篇 |
环保管理 | 2039篇 |
综合类 | 5807篇 |
基础理论 | 1619篇 |
环境理论 | 16篇 |
污染及防治 | 758篇 |
评价与监测 | 932篇 |
社会与环境 | 681篇 |
灾害及防治 | 7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9篇 |
2024年 | 377篇 |
2023年 | 500篇 |
2022年 | 558篇 |
2021年 | 592篇 |
2020年 | 599篇 |
2019年 | 573篇 |
2018年 | 487篇 |
2017年 | 600篇 |
2016年 | 607篇 |
2015年 | 590篇 |
2014年 | 623篇 |
2013年 | 796篇 |
2012年 | 879篇 |
2011年 | 970篇 |
2010年 | 626篇 |
2009年 | 654篇 |
2008年 | 559篇 |
2007年 | 691篇 |
2006年 | 623篇 |
2005年 | 489篇 |
2004年 | 384篇 |
2003年 | 369篇 |
2002年 | 316篇 |
2001年 | 257篇 |
2000年 | 206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14篇 |
1972年 | 18篇 |
1971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Using Modeling to Improve Monitoring of Structured Populations: Are We Collecting the Right Da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Population monitoring is central to most demographic studies and conservation efforts, but it may not always be directed at the most appropriate life stage. We used stochastic simulation modeling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onitoring program for a well-studied population of Eastern Imperial Eagles ( Aquila heliaca ) in Kazakhstan. Specifically, we asked whether the most appropriate data were being collected to understand system state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ur models were parameterized with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course of 25 years of study of this population. We used the models to conduct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o evalu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itored or potentially monitored parameters and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interest—population size ( N ) and population growth (λ). Static analyses showed that traditional territory-based monitoring was a poor indicator of eagle population size and growth and that monitoring survivorship would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parameters. Nevertheless, these same traditionally monitored territory-based parameters had greater power to detect long-term changes in population size than did survivorship or population structure. Regardless of the taxa considered, threats can have immediate impacts on population size and growth or longer-term impacts on population dynamics. Prudently designed monitoring programs for any species will detect the demographic effects of both types of threats. 相似文献
2.
1991—2004年东亚温室气体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OAA 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提供的1991─2004年Tae-ahn(韩国),Ulaan Uul(蒙古)以及瓦里关(中国)的大气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数据,对东亚地区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东亚地区大气中φ(CO2)和φ(CH4)月和年平均值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3个监测站的φ(CO2)年线性递增率比较接近,平均值为1.91×10-6a-1,季节变化较一致;从沿海到内陆这2种温室气体的浓度均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汉江堵河流域地表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汉江堵河流域9个点位为期1年的地表水水质理化特性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应用〖WTBX〗t〖WTBZ〗检验进行水质季节性变化分析,聚类分析进行空间相似性分析以确定空间尺度的分类情况,判别分析识别显著性指标,并以此反映上述空间聚类分析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Cl-、总溶解性固体(TDS)及浊度(Turbidity) 3项指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差异性;②温度、pH、NO-3、TP表现为丰水季显著大于枯水季,而SO2-4、HCO-3、NH+4、 DO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枯水季显著大于丰水季;③空间聚类分析将采样点分为4类;④判别分析体现出良好的指标降维能力,仅需4个指标(NO-3、TDS、SO2-4、HCO-3)即可反映整体水质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函数极值条件提出了碳达峰出现时间和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并对主要发达国家作了验证,同时对中国现状做了分析,最后采用了基准和强化两种情景分析了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后进入2060年碳中和时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1)根据IPAT恒等式将碳排放函数分解成人口、人均GDP和碳强度三个因素时,碳峰值出现时间为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由正转负的正数值年度,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证实了这一条件。(2)中国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自2003年起已经开始降低,最近几年一直在0.01~0.02徘徊,表明总体上朝着有利于碳达峰的方向发展,同时按照三个因素的预期发展目标计算得出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上限为112.2亿t,若2021—2035年保持相同的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碳强度年均复合增长率的绝对值需要比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高0.14个百分点。(3)在能源消费总量逐渐回落的前提条件下,2060年基准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65%,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约为31.4亿t,强化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70%,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6.6亿t,而碳汇和CCUS等固碳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终需要控制能源消费,践行低碳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区域生态修复后环境因子对浮游动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于2021年1月(竣工后)对南湖A、 B、 C、 D和S区的环境因子及浮游动植物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较未修复区水体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浓度显著降低,溶解氧(DO)显著增高(P<0.05).研究区浮游植物种类以绿藻和硅藻为主,浮游动物种类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修复区浮游植物生物量较未修复区低,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物种数升高.聚类与主坐标分析显示修复区浮游动植物群落差异显著(P<0.05),其中A区和B区游动植物结构较为相似.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DO、 NO-3-N、 pH和水温(WT)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DO、 NO-3-N、 NH+4-N和TP是驱动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 相似文献
7.
针对各地公路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特征,制定合理的低碳策略,实现各地协同碳减排,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等分析11地市公路行业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识别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明确不同地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1)公路货运是公路行业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2)江西省公路行业碳排放整体上呈现空间随机分布,不存在全局的空间聚集性,且局部空间聚集特征不断变化;(3)公路行业碳排放网络逐渐从南昌、新余双中心结构演变为南昌为主的单中心结构,网络的协同作用整体呈减弱趋势,核心地市对外围地市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8.
均压防灭火定量分析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均压是防治煤矿自然发火的主要措施之一. 针对均压应用中的定性分析方法及两点式均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均压防灭火定量分析技术并开发了与采空区相连两个工作面间均压的计算机摸拟计算程序.阐述了程序均压原理、内容及应用实例.这项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可以提高均压防灭火技术应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作物种子的发芽率作为生态指标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毒性分析,并以蚯蚓为实验生物,研究了石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作物种子对石油污染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对照清洁土壤,大多数作物种子的萌发都明显受到石油污染的抑制,其中受石油污染影响最严重的是黄豆、蚕豆、玉米.相比之下,在不同石油污染水平下绿豆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蚯蚓在受到污染胁迫时,在生理水平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能力,实验观测到随着石油污染加重蚯蚓存活时间显著下降.在高污染水平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石油污染水平>30 000 mg.kg-1),蚯蚓的耐性降低,仅可以存活5 d左右,说明石油烃对蚯蚓的毒性较大,主要是因为蚯蚓直接与石油接触导致其中毒脱水而死亡.处理后油田污染土,即使在污染水平很低(≈30 mg.kg-1)的情况下,蚯蚓存活时间依然很短(3 d左右),是因为经过石油醚处理过的土壤,其营养物质也随着石油而被处理掉,而土壤中有机质等营养物对蚯蚓的生存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