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篇 |
环保管理 | 59篇 |
综合类 | 104篇 |
基础理论 | 20篇 |
污染及防治 | 7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市大气中臭氧的分布及污染水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01年6月成都市建成区大气O3监测结果,对其在该时段大气中O3的分布现状、污染水平、污染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成都市大气环境中O3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O3的浓度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24,36(2):110-120
Single-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containing particles during winter in Chengdu, southwest China.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PM10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ere 64 ± 38 and 89 ± 49 µg/m3, respectively, and NO2 and particulate matter were high compared with most other regions of China. The Fe-containing particles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categories with different mass spectra, sources and aging characteristics.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was from Fe mixed with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Fe-C, 23.1%) particles. Fe was more mixed with sulfate than nitrate and therefore the contribution of Fe mixed with sulfate (Fe-S, 20.7%) partic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 mixed with nitrate (Fe-N, 12.5%) particles. The contributions from Fe-containing particles related to primary combustion were high in the small particle size range, whereas aged Fe-containing particles and dust-related particles were mostly found in the coarse particle size range. The air masse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 and east of Chengdu, and the corresponding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79 ± 36 and 55 ± 36 µg/m3, respectively. The west and east air masses showed stronger contributions of Fe-containing particles related to biomass burning (Fe-B) and fossil fuel combustion (Fe-C and Fe-S) particles, respectively. The southwest area contributed the most Fe-containing particles. Future assessments of the effects of Fe-containing particles during heavy pollution period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Fe-C and Fe-S particles. Emission-reduction of Fe-containing particles should consider both local emissions and short-distance transmission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s. 相似文献
3.
紫坪铺水库集农业灌溉、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防洪、发电、漂木、水产、航运、环保、旅游等综合效益于一身,经济指标优越,建设条件较好,无重大技术难题所扰,投资回收年限不足4年,因此,兴利除害,综合利用,费省效宏是紫坪铺水库的自身优势.成都平原灌区及成都市的经济振兴离不开水和电,因此,需要修建紫坪铺水库。紫坪铺水库自身的综合利用优势又因成都平原灌区及成都市的经济振兴而存在,两者结合将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上,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较典型的同心圆城市之一。目前,成都市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中期阶段。从空间结构理论入手,对成都市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行政辖区内的14个郊县(区)呈现具有黄金分割特征的五边形结构,并可划分为5个五边形。它们分别是:龙泉驿-新都-郫县-温江-双流5个近郊县、区构成的卫星城镇环;大邑-崇州-邛崃-蒲江-新津5个郊县构成的远郊城镇环;以都江堰为共同顶点,由近郊卫星城镇与远郊县、区构成的2个五边形城镇环(郫县-新都-青白江-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都江堰),以及成都主城区东、南部尚待形成的五边形城镇体系结构。在理论上论证了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成都城区蔬菜地土壤中农药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ECD检测、GC/MS-MS确证的方法对成都城区14个区县蔬菜地土壤中23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分析,以揭示OCPs的残留现状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OCPs残留水平在不同区县间差异很大,变化范围20.18~104.33μg.kg-1之间,近郊区县(双流、龙泉驿、郫县、新都、温江)远低于边缘区县。被检出的18种OCPs中,DDTs、HCHs检出率最高(100%),残留水平为16.11~99.51、1.31~9.34μg.kg-1,分别占OCPs残留总量质量分数的87.68%、8.15%;六氯苯(HCB)次之(90%);灭蚁灵、环氧七氯、硫丹Ⅰ和γ-氯丹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44.29%~47.14%),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县;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的检出率较低(32.86%~37.14%),多分布于彭州、都江堰、大邑、崇州等地。土壤中OCPs的各种异构体、代谢物变化规律显示,DDTs、HCHs残留主要源于早期的使用或大气输入,但不排除金堂、青白江、新津地区近期可能有新的DDTs输入,崇州、彭州、都江堰、大邑地区可能有HCHs输入。 相似文献
6.
油菜地CO2、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采用静态箱法对成都平原典型水稻 - 油菜轮作区油菜地CO2、N2O排放通量进行原位测定.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为121.4~1 585.8 mg·m-2·h-1,平均656.8 mg·m-2·h-1;N2O排放通量为18.0~521.0 μg·m-2·h-1,平均168.0 μg·m-2·h-1.在整个油菜生长期内,地下5 cm土壤温度与CO2、N2O排放通量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3种不同处理油菜地CO2、N2O排放通量均为常规处理>无氮处理>裸地处理.土壤温度、施氮和植物生长是影响油菜地CO2、N2O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为评估2010—2019年成都市机动车防控措施的减排效果,以2010年为基准年,采用排放清单法计算了各减排措施下2019年的减排量,对比分析了4种控制措施的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成都市机动车排污总量逐年下降,2019年PM2.5、NOx、VOCs、CO、SO2和NH3的排放量分别为0.27×104、4.63×104、1.70×104、28.99×104、0.21×104和0.45×104 t,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其中重型货车对PM2.5和NOx贡献最大,小型客车对VOCs、CO、SO2和NH3贡献最大;措施中加严标准的综合减排量最大,重点减排车型为小型客车、轻型货车、公交车等,2019年6种污染物减排量分别为0.14×104、2.27×104、1.29×104、6.77×104、0.07×104和0.38×104 t;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对小型客车和摩托车的减排效果显著,2019年6种污染物减排量分别为0.04×104、0.81×104、0.38×104、2.55×104、0.05×104和0.04×104 t;淘汰高排放车辆对小型客车、轻型货车等的减排较明显,2019年6种污染物减排放量分别为0.13×104、0.98×104、0.34×104、2.62×104、0.01×104和0.007×104 t;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的重点减排车型为出租车和公交车,虽然可有效减少PM2.5、NOx的排放,但VOCs却有小幅增加,2019年6种污染物减排放量分别为0.12×104、0.62×104、−0.13×104、0.30×104、0.004×104和0.000 5×104 t。 相似文献
9.
Junke Zhang Jiaqi Li Yunfei Su Chunying Chen Luyao Chen Xiaojuan Huang Fangzheng Wang Yawen Huang Gehui Wan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24,36(4):32-45
The air quality in China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last decade and,correspondingly,the characteristics of PM2.5have also changed.We studied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M2.5in Chengdu,one of the most heavily polluted megacities in southwest China,during the most polluted season (winter).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decreased significantly year-by-year,from 195.8±91.0μg/m3in winter 2016 to 96.1±39.3μg/m3in wi... 相似文献
10.
筛选识别成都市多环芳烃(PAHs)污染重点源和区域,采集57个土壤样品,利用人体暴露风险模型对16种PAH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与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连片区局部有PAHs潜在渗漏风险,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企业和交通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等不直接产生PAHs;土壤PAHs主要来源途径为企业VOCs排放与沉降、汽车尾气与大气中PAHs沉降、废矿物油泄漏入渗;PAHs主要离去途径为入渗地下水、冲淋径流进入地表水、植物吸收;智能设备制造、化工用地存在PAHs人体健康及环境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