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篇 |
完全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评价与监测 | 18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水平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分析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十三陵站(清洁对照点)和天坛站(居民生活区)的11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数据,结果表明两站点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一号站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22.0μg/m3,EC为3.6μg/m3,五号站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41.5μg/m3,EC为7.8μg/m3.OC百分含量秋季高,反映出活跃的大气化学反应和严峻的污染形势,春季低表现了风沙气候的影响.城区的EC百分含量冬季增高则是燃煤贡献所致.对1998年1月份和9、10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天气条件和北京特殊的地貌容易导致空气污染事件.有机物污染是1998年北京秋季空气污染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为深入认知成都市O3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市区站点O3、NO、NO2、NOx的逐时监测资料以及成都市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逐时观测资料,据此对O3的季变化、日变化、"周末效应"、"节假日效应"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浓度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O3浓度季变化呈现明显夏高冬低的特征,浓度最大值出现在8月。O3浓度日变化为单峰型,夏季峰值出现在15:00,冬季峰值出现在16:00。市区存在"周末效应",即周末O3浓度总体比工作日高;"节假日效应"则表现出复杂多变性,受气象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等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O3日平均浓度与NO、NO2、NOx、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与温度、风速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4.
5.
贵州省典型农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在蔬菜中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贵州省遵义县4个镇典型农业区,研究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以及在蔬菜中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由于贵州省重金属本底值普遍较高,遵义县虾子镇、永乐镇、新舟镇和喇叭镇土壤Cd、Hg、As均有超标,Cd的超标率分别为64.3%、31.3%、23.5%和6.3%,Hg的超标率分别为37.5%、11.8%、12.5%和28.6%,As的超标率分别为6.3%、23.5%、31.3%和28.6%;从蔬幕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来看,辣椒、西红柿对于Cd有较强的富集作用,豇豆对As的富集系数略高于其它蔬菜,黄瓜、豇豆对Hg的富集强于对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秋冬季节长时间灰霾污染特性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利用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2年10月与2013年1月能见度、不同粒径颗粒物与BC质量浓度、气溶胶光散射系数、O3、相对湿度等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秋冬季节2次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长时间灰霾过程污染特性与成因。结果表明,冬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3%和67%;PM2?5、PM1占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66%和39%;较高的PM2?5与BC日均浓度相关系数(R2=0?88)体现了一次排放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及能见度的显著影响。秋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1%和69%,由BC导致的吸光效应较冬季下降了约20%;PM2?5和PM1占PM10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68%和45%,均高于冬季;O3浓度日最大小时值的平均值接近冬季的2倍;二次来源对PM2?5浓度升高和能见度下降起主导作用。来自不同方向的2种气团在珠三角僵持,大气扩散条件差是导致这2次灰霾过程的重要外在条件,应成为灰霾预报预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和离子物种的化学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 1 998年 1 1月至 1 999年 2月期间的 2 4个总悬浮颗粒物 (TSP)样品中 NH+ 4、NO- 3、SO2 - 4和Na+ 质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离子物种的化学形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污染严重时 ,离子物种以 H2 SO4 、NH4 HSO4 、Na NO3为主要存在形态 ,气溶胶酸性强 ;污染轻时 ,离子物种以 (NH4 ) 2 SO4 、Na NO3为主要存在形态 ,气溶胶呈弱酸性 ;中等污染时 ,离子物种以 (NH4 ) 2 SO4 、NH4 HSO4 、Na NO3几种化学形态存在 ,气溶胶呈中等酸性 相似文献
8.
9.
兰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兰州市2011—2012年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在主导风向上设置采样点,分别连续监测PM10、TSP、风速、能见度。结果表明,兰州市颗粒物浓度的峰值出现在2—4月,TSP浓度最大值可达到2.465 mg/m3,PM10最大值可达到2.079 mg/m3;颗粒物污染的季节性强,以3、4月出现的频率最高,发生时间具有随机性;2012年兰州市全年颗粒物(PM10和TSP)平均小时浓度值低于2011年,沙尘天气发生频次较2011年有所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上海市浦东城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0.5~20 μm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其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发现,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为360个/cm3,其中0.5~1.0 μm颗粒物数为345个/cm3,占总颗粒物的95.7%;1.0~2.5 μm颗粒物数为15 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4.1%;2.5~20.0 μm颗粒物数为0.6 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0.2%.当空气质量为AQI≤50、50<AQI≤100、100<AQI≤200、AQI>200时,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77.5、243.2、522.6、868.5个/m3. 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小于PM2.5颗粒物数浓度增加显著且对总的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也有所增加,且AQI>200时,PM2.5中1.0~2.5 μm颗粒物数浓度贡献增幅最大;此外,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颗粒物数浓度的日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于空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