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0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518篇
安全科学   866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2042篇
综合类   4967篇
基础理论   764篇
环境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04篇
评价与监测   583篇
社会与环境   743篇
灾害及防治   16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679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梳理了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健康准入制度包含的管理内容,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试剂管理、实验环境管理角度进行了分析。根据现有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系统运行情况,探讨了将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系统与实验室信息化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和功能优化的要点,重点分析了设备采购及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实验室安全检查系统、试剂管理平台、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在功能上的内在关联,从而通过试剂管理平台、实验室门禁控制系统、设备采购系统实现实验室环境-安全-健康准入制度的强制执行。研究发现,高校与环境监测实验室、院系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联合促进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系统、实验室信息化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共享与功能升级,可以丰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内涵和管理手段,加强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强制执行力,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浙江"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化,宁波作为浙江"五水共治"的中坚力量,始终把"五水共治"作为全市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突破重点。自1999年进行清淤后,月湖水质得到短期改善,然而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措施,并没有让月湖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对月湖进行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针对性地处理水污染问题,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但是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化工生产用到许多化学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我国对化工生产给环境保护造成的影响高度重视,随着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化工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绿色化工环保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专业噪声测量设备及噪声频谱分析设备,对地铁站附属地下餐饮空间区域噪声进行监测,绘制噪声小时频谱。经分析发现地铁附属地下餐饮空间声环境会受到客流、空间位置及餐铺建筑结构影响,因此在该类空间进行降噪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君 《环境与发展》2020,(2):157-157,159
本文主要是围绕地表水环境遥感检测展开讨论,全面介绍了水环境检测的关键技术和系统,建立改进双峰法的水体分布遥感提取方法,并以具体地区为例进行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建立解析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反演方法的区域和积极适用性,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大数据技术以及信息化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实践背景之下,"互联网+"智慧环保发展时代的悄然来临,使得对"互联网+"智慧环保多元感知体系的研究与发展工作,逐步被提升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展开了简要的阐释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丛 《环境与发展》2020,(2):183-184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环境保护法的进一步落实,使我国的环保措施及标准有了越来越规范的准则。可从实际工作情况看,监测机构监测水平较低、设备滞后、监督不严格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以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产生的作用入手,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宋佳宇 《环境与发展》2020,(4):187-187,189
本文对环境检测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包括环境检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环境检测是环境保护的依据、环境检测促进环境管理工作等,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环境检测法律保障体系、合理使用环境检测新技术、构建环境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环境监管保护方法来有效地保护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proportion of households covered by improved water resources is conventionally used to assess the water stress situation. However,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like India with a high population growth rate, water demand and supply are considerably mismatched. An agro-based economy with large variations in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changing rainfall patterns across the states imposes greater challenge on water resources.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to assess the water situation across the country in a holistic manner. This paper proposes application of the Water Poverty Index as a comprehensive policy tool to assess actual water-stress situation across 20 major states in India. This index covers important socio-economic parameters such as access, capacity, use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water resources of each state. The results and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be of use to policymakers and implementing agencies. In view of policy formulation, a state performing well on a Water Poverty Index component can act as a benchmark for another state.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responds to recent calls fo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that uncover overlooked voices in the discuss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Borrowing core principles from critical rhetoric, it suggests a way to categorize media messages according to how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s are constructed in media discourse. The paper illustrates how, in presenting contrasting and often oppositional constructions of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s, the media messages examined articulate three recurrent (but not equal) discourses on global warming. These discourses include (1) nature-as-out-of-reach discourse, (2) nature-as-antagonist discourse, and (3) nature-as-co-present discourse. By juxtaposing these discourses, the paper shows how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 can engage in critical realism and political advocacy to illuminate latent public discourse that holds the potential to champion marginalized voices of nature and accentuate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